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世界人权宣言》
《世界人权宣言》,是联合国大会于年12月10日通过(联合国大会第号决议,A/RES/)的一份旨在维护人类基本权利的文献,由年成立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负责起草,加拿大籍的法学专家约翰·汉弗莱是主要起草人。该文件并非是强制的国际公约,但是它为之后的两份具有强制性的联合国人权公约《公民权利和*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做了铺垫。许多学者、律师和法庭判决书依然经常引述《世界人权宣言》中的一些条款来佐证自己的立场。
2.年-《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逝世
田汉(年3月12日—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首。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田汉得到平反。
3.年-瑞典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瑞典语:Nobelpriset,挪威语:Nobelprisen),是根据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奖项,于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是近代炸药的发明者,因此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但他对自己的发明用于破坏感到震惊,于年11月27日在法国巴黎的瑞典-挪威人俱乐部上立下遗嘱,用其遗产中的万瑞典克朗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以表彰那些对社会做出卓越贡献,或做出杰出研究、发明以及实验的人士。
4.年-毛泽东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是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在转发国务院11月24日《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时,传达毛泽东的指示。6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对国际形势的估计过于严重,毛泽东强调要突出备战问题,要准备粮食和布匹,要挖防空洞,要修工事。根据这些精神,年8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成立全国性的人民防空领导小组,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成立各级人防领导小组,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群众性的挖防空洞和防空壕的活动。
5.年-物理学家王淦昌逝世
王淦昌(年5月28日-年12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核物理学家,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参与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被中国*府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年,中国物理学会为纪念胡刚复等五位物理学界前辈,设立了胡刚复、饶毓泰、叶企孙、吴有训、王淦昌物理学奖,其中王淦昌物理奖授予粒子物理和惯性约束核聚变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物理学家。年12月10日,王淦昌在北京去世,享年91岁。
6.年-中国军队开始入缅对日作战
年12月10日,英国武官邓尼思受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派中国军队入缅布防。蒋同意,翌日向第五、第六两军发布入缅作战动员令。命第五军向保山集中,命第六军克日完成入缅准备,派第九十三师赴车里,对泰、老方面搜索警戒,派第四十九师刘观隆团为先遣支队,即开畹町。
7.年-中豫湘桂战役结束
豫湘桂会战(日本称为Ichi-gōSakusen“一号作战”或“大陆打通作战”),是日本帝国陆军于年4月17日至年12月10日期间于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贯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攻势。日军主要战略目标为开通、由东北经华中、华南前往印度支那、泰缅的路线以及占领其东南方的机场,防止美国空军自该地起飞攻击日军海上交通线和轰炸本土。在短短的8个月中,中国军队在豫湘桂战场上损兵七十万人,丧失国土20余万平方千米,丢掉城市座,失去空军基地7个、飞机场36个。日军在付出重大代价之后,虽打通了大陆交通线,但始终也没能全线通车。
8.年-台湾高雄发生《美丽岛》事件
美丽岛事件(或称高雄事件,当时国民*当局称其为高雄暴力事件叛乱案)是于年12月10日的国际人权日在台湾省高雄市发生的一场重大官民冲突事件。以美丽岛杂志社成员为核心的*外人士,组织群众进行示威游行,诉求民主与自由。其间发生一些小冲突,但在民众长期积怨及国民*当局的高压姿态下却越演越烈,竟演变成官民暴力相对,最后以国民*当局派遣军警全面镇压收场,为台湾地区自二二八事件后规模最大的一场官民冲突。
9.年-普朗克因发现量子理论而获诺贝尔物理奖
马克斯·普朗克(德语:MaxPlanck,年4月23日-年10月4日),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家之一,因发现能量量子而对物理学的进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个理论物理学家,普朗克最大的贡献是首先提出了量子论。这个理论彻底改变人类对原子与次原子的认识,正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人类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这两个理论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的基础。
10.年-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获诺贝尔和平奖
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UnitedNationsPeacekeepingForces),简称联合国维和部队,是根据有关联合国决议建立的一支跨国界的特种部队,成立于年苏伊士危机之际。它受联合国大会或安全理事会的委派,活跃于国际上有冲突的地区。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的作用是阻止局部冲突扩大化,或防止冲突再起,并帮助在战争中受害的平民百姓,为最终*治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联合国维和部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一种形式,其另两种形式是军事观察团和多国部队。年12月10日,联合国维和部队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11.年-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ButlerYeats,年6月13日—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被诗人艾略特誉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叶芝对戏剧也有浓厚的兴趣,先后写过26部剧本。叶芝曾于年12月10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歌德堡诗歌奖。
12.年-戏剧家奥尼尔获诺贝尔文学奖
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l,年10月16日-年11月27日),美国着名剧作家,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琼斯皇》、《毛猿》、《天边外》、《悲悼》等。尤金·奥尼尔是美国民族戏剧的奠基人,评论界曾指出:“在奥尼尔之前,美国只有剧场;在奥尼尔之后,美国才有戏剧。”尤金一生共4次获普利策奖(,,,),并于年12月10日获诺贝尔文学奖。
13.年-特里萨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特蕾莎修女(年8月26日—年9月5日),原名是艾格尼斯·刚察·博加丘,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前南斯拉夫联邦马其顿共和国的首都﹚,是阿尔巴尼亚裔人,著名天主教慈善工作家,主要替印度加尔各答的穷人服务。年12月10日,特里萨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年10月,罗马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把她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年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
14.年-京津塘高速公路开工
京津塘高速公路,指的是连接北京、天津和塘沽的高速公路,于年12月10日在北京市大兴县举行开工典礼。公路全长.69公里,按照行*区域的分别,其中北京段35公里,河北段6.84公里(只有一个通往廊坊的出口),天津段.8公里。全线全部控制出入口,采用立体交叉,与铁路交叉3处,与公路互通立交10处,分离式立交23处,建有大桥4座、中桥28座、小桥座,出入口一共13个,与2条国道和4条高速公路互相连接。京津塘公路是我国“七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通过国际竞争性招标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15.年-英军再次侵入西藏
年12月10日,英军麦克唐纳准将统带英印联军越过咱里拉,大举入侵,开始了第二次侵藏战争。西藏一直是英、俄两国互相争夺的一个焦点。年,英国第一次入侵西藏后,藏人对英人起恨,产生亲俄倾向,俄国即在西藏伸展势力,于是英国选择日俄战争一触即发的有利时机开始军事行动。`11月6日,英国*府批准英印武装使团通过春丕河谷前往江孜,侵藏序幕由此拉开。
16.年-科学家发现爪哇人
年12月10日,美国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发表了关于“爪哇人”的发现。根据爪哇岛上发现的颅骨推算,人类大约有万年的历史。爪哇人是猿和人之间最早过渡生物。在这之前,最早的人类标本是直立猿人的骨头,这些骨头也是在爪哇岛发现的。最近发现的爪哇人骨比直立猿人骨早50万年。
17.年-工商银行在日首发债券成功
年12月10日,中国工商银行在日本东京资本市场首次发行亿日元公募武士债券,受到了日本各家证券公司、银行界和投资家的欢迎。筹集的外汇资金全部到位。
18.年-“伽利略”号发回木星数据
年12月10日,美国“伽利略”号飞船从十日开始向地面传回首批直接取自木星大气内的第一手数据。这批数据,是有史以来人类航天器首次实际进入太阳系行星大气实地探测的结果,意义不同寻常。从10日开始,类似数据的传输工作将延续4天。
19.年-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揭晓
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简称国际消贫奖,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设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具体负责评选组织工作,首届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于年12月10日在北京揭晓。国际消贫奖的宗旨是表彰在与贫困斗争中作出突出成绩的青少年,展示青少年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励精图治的精神风貌,促进贫困地区青少年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坚定人们战胜贫困的信念,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国际消贫奖每年评选一次,视情况在每年底或年初适当时候开展。
20.年-哈萨克斯坦迁都阿斯塔纳取代阿拉木图
阿斯塔纳(哈萨克语:Астана)原名阿克莫拉,于年12月10日起取代阿拉木图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新首都。阿斯坦纳位于哈萨克斯坦中心位置而略偏北,处于俄罗斯裔居多数的北部地区和哈萨克人为主的南部地区的分界线上,距原首都阿拉木图约多公里,伊希姆河绕城而过,四季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它是哈萨克斯坦工农业的主要生产基地、全国铁路交通枢纽。哈萨克语中“阿斯塔纳”解作“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