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高坝洲镇,规划范围以全国柑橘“一村一品”示范镇的红花套、高坝洲镇10万亩橘园作为示范园核心区,带动全市柑橘产业发展。示范园内农业人口5.3万人,示范园总面积平方公里,产业定位是以柑橘为主导产业、以国家柑橘农业公园为依托的柑橘产业链延伸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宜都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坚持*府引导、龙头带动、产业支撑、基地示范,围绕延伸柑橘产业链,整合要素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建好核心区,发展示范区,带动辐射区,形成了柑橘产业种植端、产后处理与深加工端、市场端、消费端精细分工、均衡发展的产业链,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夯实了乡村振兴产业基础,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宜都市跻身“全国柑橘产业二十强县市”。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介了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探索“一股份三合作”融合发展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的典型做法。宜都蜜柑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年品牌价值36.84亿元,跃居全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第17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绿老大”牌宜都蜜柑每公斤价格提高到16元。年示范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4万元。
示范园举办柑橘文化节
一、主要亮点
(一)开展农企合股
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领军企业的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立了覆盖柑橘种植、精深加工、农超对接、电子商务、休闲农业等的全产业链体系,建成了全国知名的柑橘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和最大的橘醋生产基地,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开发了调味醋、饮料醋、养生醋以及柑橘料酒、陈皮豆豉酱、橘子酥等系列产品,柑橘价值被“吃干榨净”,实现柑橘全果利用和绿色环保“零废弃”。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牵头组建宜都蜜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服务合作社、旅游合作社,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股份、三合作”经营模式。“一股份”,即加工业采用股份制,龙头企业吸收联合社入股,让农民间接成为企业股东,通过入股分红享受产业链发展红利。“三合作”,即联合社牵头联结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核心区内9家生产合作社、1家服务合作社、1家旅游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统一种植标准,提升柑橘种植质量;服务合作社统一技术服务,提供生产资料、田间托管、市场销售、金融等服务,联结橘农1.5万户,网络无公害柑橘生产基地10万亩;旅游合作社组织生态观光、休闲采摘、文娱演出等活动,丰富联结产业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通过*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合作社参股,让*府、企业、农民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大合作、大收益、多方共赢,每年带动周边农户就近就业人以上。
(二)发展订单农业
采取“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通过与橘农签订保底订单的方式,引导橘农提升柑橘品质,打造精品名牌,提高收购价格,促进农民增收。入选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以罐头外贸出口为主,年加工柑橘3万余吨,年生产橘瓣罐头2万余吨,年创汇突破万美元,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余人。湖北丰岛食品有限公司带动7个柑橘专业合作社成立湖丰柑橘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社员以柑橘产量入社,各合作社与社员签订基地建设、柑橘收购合同,坚持订单约束、技术指导、农资供应、专业采收、收购标准、收购价格“六统一”的管理模式。年,仅保底价每吨元收购柑橘加工果一项,帮助橘农增收万元以上。对社员生产投入品采取垫资采购、统一发放,在柑橘收购时抵扣垫资,每年帮助社员节约开支万元以上。年,社员柑橘每公斤价格比同区域未入社的高出0.2元,每亩橘园多增收元以上,辐射的2万亩基地为农民多增收1万元。
(三)推进土地流转
在柑橘主产区组建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橘农以橘园入股,村委会将村集体橘园评估作价入股,每年年底橘农享受经营收益、按股分红,社员还通过团购生产资料等方式节约开支近20%,并免费享受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服务。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宜昌可山农业公司,在高坝洲镇曾家岗、大战坡、陈家岗村集中流转橘园亩,开展规模化经营、集成化管理、区域性品改。农户每亩每年流转土地获得稳定收益元,相比个体经营橘园每亩每年多增加元。村集体还可从每亩流转土地费用中留存元,每年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流转的橘园将原来栽植的温州蜜柑全部高接换种,嫁接成品种更优的“爱媛28”后,柑橘亩产收益提到2万元以上。
(四)实行产品直销
采取电商直营方式,邀请电商专家对农民进行电商知识培训,年开展培训4场人次,扶持“橘子公社”“我家果园一号”等电商平台,每年柑橘销售收入近万元,带动发展农村电商多人,净收益为传统销售模式的5倍以上。采取官媒推介方式,与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组连线,走进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宜都八卦山基地,向全国观众展示金秋柑橘丰收盛景,让柑橘鲜果搭载“一带一路”快车,远销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及东南亚地区。采取现场直播方式,柑橘种植大户通过“抖音”等平台,在高坝洲镇大战坡村“爱媛28”种植基地、陈家岗村柑橘大棚设施园等开展网络现场直播,与网友互动,让网友亲眼目睹柑橘种植规模及绿色种植管控措施,吸引网友和消费者通过直播链接下单采购。年11月,市*府在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举办“宜昌蜜橘·宜都蜜柑”推介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宜昌蜜橘、土老憨橘醋等农业品牌闪亮登场,引起了客商热烈围观和网络抢购。
二、特色*策举措
(一)打造园区平台
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编制《宜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总体规划(—年)》,投资25亿元建设国家柑橘农业公园,配套的橘园路、宋高路两条靓丽旅游公路建成通车。积极打造南桥土老憨“全国大学生‘村官’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土老憨科技研发园。围绕发挥园区优质柑橘区域优势,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探索柑橘优质高效栽培“十个一”技术模式并在全国推介,即“家家户户一本书、配方施肥一张单、每块橘园一盏灯、生物防治一袋虫、诱杀害虫一块板、谨防果伤一张网、控水增糖一张膜、生态栽培一口池、生产投入一本账、延迟采收一个月”。近两年实施柑橘“七园三改六推”3.5万亩,建设精品橘园1.2万亩,建成优质柑橘产业化基地31.8万亩。坚持绿色生产理念,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宜都蜜柑)标准化生产基地10.2万亩,参与制定《湖北省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等多项省级地方标准。年9月,市*府依托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成功承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湖北主会场系列活动。
(二)整合要素资源
坚持需求导向,出台了《宜都市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办法》《宜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扶持*策》《国家柑橘农业公园“亚行项目”“三园”示范基地建设验收标准》等*策性文件,每年财*预算万元以上,整合涉农资金万元以上,支持国家柑橘农业公园、设施农业、电商物流等发展。多渠道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亩,用于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旅游等项目建设。采取出台认定管理办法、建立扶持激励*策、兑现奖励补助资金等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经营条件,促进柑橘规模化经营。示范园内注册柑橘专业合作社家,发展以柑橘为主的家庭农场16个,培育种植柑橘30亩以上的大户户。全市认定柑橘“两品一标”产品8个,“土老憨”商标成为全省第一件水果类中国驰名商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宣传策划、营销活动,组织柑橘企业参加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武汉农博会等展会,举办精品果园采摘节、柑橘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宜都柑橘市场的知名度、认可度。
(三)强化金融服务
在全省首创设立规模1亿元的科华(宜都)县域科技创业投资基金,争取省科技厅引导基金参股,通过股权投资、资本嫁接,扶持科技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设立万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优做强。全市拥有柑橘产业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柑橘年产后处理能力突破70万吨。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出惠农贷、信用贷等金融产品10余种,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吸引近10亿元社会资本上山下乡,助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三、经验启示
(一)推进融合方式创新,丰富产业形态
通过实施柑橘“+互联网”“+文化”“+旅游”“+康养”行动,探索多类型的产业融合方式,催生了农村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宜都市电商产业园入选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园区聚集多家电商、微商,实现电商网络服务村级全覆盖。近年来成功举办“香飘三峡·橘甜丝路”柑橘国际采购商宜昌行暨中国橘醋推荐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一年一度的“橘子红了富乡亲”形成品牌联动效应。大力发展以柑橘采摘、农事体验为主的乡村旅游,推出国家柑橘农业公园、高坝洲柑甜小镇、九凤谷农耕文化馆等示范项目,推动柑橘、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了健康养生、文化娱乐、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购物等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国家柑橘农业公园入围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年,全市乡村旅游人数达到.8万人次。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共享发展成果
通过探索农企合股、订单农业、土地流转、产品直销等模式,构建多元化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红利。积极挖掘柑橘产业的生态价值、文化创意与康养品牌,依托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宜都蜜柑集团合作社,带领橘农从1.0种橘子、2.0卖橘子、3.0加工橘子,发展到“赏橘园生态美景,住橘乡农家民宿,吃橘子特色美食,品橘颂历史文化”的宜都柑橘4.0时代,让橘农通过要素流动和参与分配等方式,充分分享柑橘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三)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形成集聚效应
通过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全面启动“双十百千”人才引进工程,有效保障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企业科技创新平台83个。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建有柑橘优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十八个模式之一。聘请了名乡村振兴顾问。市财*每年投入近百万元,实施“一村一名技术员”培养计划。在全省率先探索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技术职称评定模式,培育柑橘经营高素质农民人。全市组建农业专业技术服务队支,农业实用技术入户到田率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