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9日,79岁高龄的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对全体国民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从3月20日起辞去哈兹克斯坦总统职务。此时,他已经执掌了这个国家30年。在他的执*之下,哈萨克斯坦*治局势稳定,经济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中美俄三方的关系都很好,是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中发展得不错的国家。年3月20日,为了纪念纳扎尔巴耶夫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首都阿斯塔纳更名为努尔苏丹。那么,哈萨克斯坦是如何在纳扎尔巴耶夫的带领下,在低调中完成崛起的呢?
哈萨克斯坦地处中亚地区,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人口总数大约万人,哈萨克族人占65%,俄罗斯族人占21%。年,哈萨克人脱离金帐汗国,成立哈萨克汗国。16世纪,哈萨克汗国分裂为三部。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沙俄帝国逐步将哈萨克斯坦纳入版图。年,哈萨克斯坦建立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是苏联早期的加盟共和国之一。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将国名更改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同年12月16日,宣布独立,脱离苏联。
在苏联时期,哈萨克斯坦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偏远落后的边疆地区,除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哈萨克斯坦也是主要的*治犯流放地。不仅如此,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苏联进行核试验的基地。这与集中了苏联大量投资的军工、矿产和农业基地乌克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刚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家底非常薄弱,年,哈萨克斯坦的GDP仅为亿美元,位列世界第57位。
当时,哈萨克斯坦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处理苏联遗留下来的核武器。由于哈萨克斯坦是苏联重要的核试验基地,导致新成立的哈萨克斯坦一下子成了世界第四大拥核国家。如果保留这些核武器,一来,以哈萨克斯坦的国力,根本无法承担维护这些核武器所需的庞大费用;二来,拥有核武器不利于哈萨克斯坦与俄美等大国进行往来,势必要遭受经济制裁,不利于国家发展;三来,低调的哈萨克斯坦也无意在国际上争雄,这些核武器对于自己并没有什么用处。纳扎尔巴耶夫果断选择销毁这些核武器,向世界展示和平的形象,换取经济上的援助。很快,欧洲复兴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援助贷款,就投放到了百废待兴的哈萨克斯坦。
在*治上,与其他独联体国家一样,刚独立的哈萨克斯坦也面临着如何选择自己的*治体制。哈萨克斯坦也希望以一个新兴民主国家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可是哈萨克斯坦并没有贸然采取西方的民主制度,而是进行了渐进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以纳扎尔巴耶夫为核心的威权超级总统制。虽然哈萨克斯坦也采用三权分立和多*制,但是纳扎尔巴耶夫和他领导的“祖国之光”*,在哈萨克斯坦的*治生活中具有绝对的影响力。
可以说,这种选择是有历史和现实原因的。历史层面上,哈萨克斯坦在古代,一直以游牧部落*权的形式存在,在沙俄和苏联时期,当地也采用的是高度集中的*治体制,地区领导人的权力非常大。哈萨克斯坦民众缺乏民主*治的训练和基础,也习惯了对于领导人的服从和崇拜。现实层面上,刚独立的哈萨克斯坦处于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跟随俄罗斯采取了“休克疗法”后,经济出现大幅度倒退,国民经济下降了将近50%,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人带领哈萨克斯坦保持*治和经济秩序的稳定,走出困境,发展经济。
纳扎尔巴耶夫出生于哈萨克斯坦的一个牧民世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考入卡拉干达冶金高等技术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冶金工人。步入仕途后,他也凭借自己的才干,一步一个脚印,成为了哈萨克斯坦最高苏维埃主席,成为了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能力和威望,迎合了哈萨克斯坦民众的需要。纳扎尔巴耶夫在任期间,整合了亲*府的**,加强对于媒体舆论的管控,严防死守西方的渗透和颜色革命。
尤其是他亲眼目睹了年格鲁吉亚的“玫瑰革命”,年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年和年领国吉尔吉斯斯坦的两次*变,不仅没能给当地国家带来光明,反而导致该国陷入长期的混乱和动荡。他明白,哈萨克斯坦经不起这样的折腾。纳扎尔巴耶夫对哈萨克斯坦长达30年的统治,也让他颇受西方世界的批评,抨击他是一个“独裁者”。他自己曾回应道“改革要适应的是传统的制度,民族的文化特点,地区的*治历史,国家在地缘*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结构中现状。”
纳扎尔巴耶夫的这种威权超级总统制,迎合了民众的诉求,与国家传统历史文化相适应,让转型中的哈萨克斯坦避免了*治、社会和思想上的混乱,推动哈萨克斯坦国家主体意识的凝聚,是国家近些年来取得成就的最重要保障。但是,这种制度的软肋是,对领导人个人的能力和威望要求非常高,随着领导者的年迈或者下台,如果后继乏力,就会导致国家发展陷入停滞甚至倒退。因此,在纳扎尔巴耶夫卸任后,哈萨克斯坦加快了*治改革,逐渐弱化这种威权超级总统制,加强了议会和监管部门的职权。
经济上,哈萨克斯坦是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国土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但是人口仅排在第四位,经济发展长期依赖俄罗斯。苏联解体后,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大多数独联体国家都陷入到内忧外患之中,尤其是在90年代初,哈萨克斯坦效仿俄罗斯也采用了“休克疗法”,进行了激进的私有化改革,导致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和通货膨胀。年,哈萨克斯坦的通货膨胀率达到惊人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而且,之前最大的投资和援助来源俄罗斯自身难保,导致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大幅度倒退。在这种情况下,纳扎尔巴耶夫实现了国民经济形势的逐步稳定,并且近些年取得了连续多年的经济增长,可以说,这是他执*期间最大成就。
年,纳扎尔巴耶夫根据哈萨克斯坦自身丰富和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优势,制定了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哈萨克斯坦钨储量占全球50%,铀占25%,铬占23%,铜和铁各占10%,陆上石油探明储量59亿吨,里海的海上石油探明储量80亿吨。优先发展以能源及采矿业为主的重工业生产体系,使得矿产资源开采业成为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主导产业,能源矿产贸易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形式,工业在哈萨克斯坦GDP中的比重常年保持在70%以上。
本世纪初的十多年里,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哈萨克斯坦也进入到黄金发展期。年,只有不到万人口的哈萨克斯坦,GDP超越了拥有万人口的乌克兰,成为了独联体国家中的第二大的经济体,实现了逆袭。近几年,哈萨克斯坦的GDP更是将近乌克兰的两倍。年,哈萨克斯坦GDP达到巅峰的亿美元,人均GDP1.39万美元。
尽管因为08年经济危机和近几年的“页岩油革命”,导致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哈萨克斯坦因为单一的经济结构受到了冲击,经济有所倒退。但是,哈萨克斯坦在短暂的衰退后,又恢复了增长,人均GDP恢复到接近1万美元的水平
长期以来,哈萨克斯坦都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经济重心在以旧都阿拉木图为核心的南部地区。为了平衡哈萨克斯坦的区域发展,年,纳扎尔巴耶夫决定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至北部小城阿克莫拉。阿克莫拉在哈萨克语中意为“白色坟墓”,地理位置靠近西伯利亚,冬天的气温经常是零下40多度,而且城市周边沼泽密布。尽管如此,纳扎尔巴耶夫仍然毅然决然地进行迁都。他将阿克莫拉更名为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中意为“首都”。
纳扎尔巴耶夫迁都,除了有平衡区域经济发展的考量,还有国家安全和国家治理的考量。南部的阿拉木图更接近中亚,这里安全形势复杂,宗教极端分子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容易受到威胁。北部的阿斯塔纳是俄罗斯族人的聚居地,将*治中心放在这里,有利于拉拢当地的俄罗斯族人,防止他们搞分离活动,分疆裂土投靠俄罗斯,便于形成统一的国家认同和民族意识。后来,格鲁吉亚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东部问题都证明纳扎尔巴耶夫的高瞻远瞩。
在外交上,纳扎尔巴耶夫采取了独立务实的平衡外交*策。他没有像某些独联体国家,甘当西方阵营的马前卒,冲在反俄的第一线,结果当了炮灰。那位格鲁吉亚同学,别躲了,说的就是你。也没有像某些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和西方之间反复横跳,把自己搞精神分裂了。那边的乌克兰同学,看过来,说的是你。纳扎尔巴耶夫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将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排在第一梯队,将东方邻国中国排在第二梯队,将西方国家排在第三梯队。
历史上,在过去几百年里,哈萨克斯坦一直都在沙俄和苏联的统治下,影响力深入到国家的方方面面。不管愿不愿意,历史留下的痕迹是磨灭不掉的。现实中,俄罗斯一直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的汇率长期以来也是与卢布绑定的。尽管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非常相似,但是因为苏联时期的分工布局,两国仍然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合作。纳扎尔巴耶夫也积极加入了普京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他本人与普京的私人关系也非常好。
哈萨克斯坦资源丰富,农业发达,但是轻工业薄弱,基础设施落后,与中国形成了非常好的互补。与中国良好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哈萨克斯坦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而且,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是“一带一路”重要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的理念就是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的。随着铁路运输技术的提高,陆路交通运输的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哈萨克斯坦的地理位置优势会愈发明显。纳扎尔巴耶夫在任期间,与中国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年4月28日,卸任的纳扎尔巴耶夫获颁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
尽管,哈萨克斯坦仍然面临着诸如经济结构单一,城乡差距较大,*治改革缓慢,*府官员腐败等问题。不过从国家发展的角度上看,纳扎尔巴耶夫执*下的哈萨克斯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年,哈萨克斯坦GDP总量亿美元,人均GDP美元,年,GDP总量亿美元,人均GDP美元。低收入群体由38.3%降到了2.6%,失业率近几年保持在5%。成年人识字率99.7%,中高等教育覆盖率98.5%,大学入学率达到45%。还在年,成功举办了世博会。这得益于*治和社会层面的总体稳定,也得益于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连续的经济增长,使哈萨克斯坦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并且已经成为独联体中的高收入国家之一,在低调中完成了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