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纳斯景区换乘中心,有直接开往白哈巴的游览车,车程一个小时左右,同时可以免费办理去白哈巴的边境通行证。吃完中午饭,我们便出发去白哈巴。车子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两旁的原始森林快速地从车窗外闪过。乘客一个个东倒西歪,昏昏欲睡,我则例外,瞪大了眼睛,生怕把眼前的美景漏掉。
白哈巴村位于新疆阿勒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边境线上,从中国版图上看,白哈巴位于“公鸡尾巴”尖上,被称为西北第一村。这是一个图瓦人的村落,图瓦人属于蒙古人种,人口只有多人,主要分布在喀纳斯,白哈巴和禾木村。
白哈巴村被《中国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八个小镇之一,这里聚居着多户图瓦人家、多人,他们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
一条弯弯曲曲的公路将村庄分为两部分,这座远离尘嚣,沉睡在阿尔泰山深处的图瓦人村寨的房舍都是用原木筑成的,通常是高高的房脊,两边敞开,为的是方便通风和储藏饲料和其它生活用品。这里冬季降雪量大,因此房顶很陡,造成积雪下滑,便于清理。
“西北第一警务室”,如同北极村的设施都冠以“最北”一样,这里则冠以“西北第一”的字样以示自己的独特性。
这些图瓦人的房舍如同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的尖顶民宅,只是没有瑞士的精致。图瓦人村落的再一个特点是房舍周围都建有围栏,用来圈养牛羊,种植菜蔬,村子的特色是摄影爱好者的最爱。因此村里为游客所开的小商店,小饭馆也很多,也都喜欢设围栏。
这块石头上刻有“白哈巴特色村寨”字样,落款是“国家民委”。年全国共有个村寨被作为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
白天村里的牛羊都放到山上去了吧,村子里还真没看到牛羊的影子。
商店,饭馆等服务性设施也都被围栏围了起来,成了原始的标配。
在白哈巴我们见到的图瓦人,穿着打扮与汉族没什么两样,平时他们不穿自己民族的服装,只有在接待游客,表演歌舞的时候,才穿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其实,全国56个民族,正常的生活工作中,与汉族穿着并无两样,只是在节日时才有所不同。我到过数十个少数民族村寨,很少有穿着自己民族服装的,这在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村寨是极其普遍的现象。
“西北第一村——白哈巴邮*”,我是一名集邮爱好者,走到哪里,碰到邮局都要进去看两眼。虽然设施简陋,却是边远村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这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只有社会主义才拥有,资本家怎么可能建这样的邮*所!
门外挂着邮局的招牌,屋内主营变成了旅游纪念品。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内地大城市的邮局都卖起了蔬菜,边远的农村邮*所为了自救,随他去了。
像这样的山村,物流主要靠邮*所来承担啦,那些大的快递公司大概也不会来这里设点。长久以来,许多人曾经怀疑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这些人迅速地转变了立场,还是社会主义好!
“白哈巴山庄”这应该是村里最大的一家民宿了,在这里住一晚,既能看到白哈巴的傍晚落日,又能看到第二天的日出,再好也不过的了。
这里没有过度的商业活动,也没有刻意建造的旅游设施,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
白哈巴还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为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70%,垂直分布的高山植被从草原到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永久冻土带,再往上是冰川、雪山,形成几个景观带。
这是一处神秘的山村,这是一处童话的世界!
夏秋季是这里的旅游旺季,旺季时往往一房难求,而且住宿餐饮价格都比较贵,住宿费要多元。尽量选择避开旅游高峰,这样你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西北第一村。新疆喀纳斯旅游三部曲②白哈巴的童话介绍完了,下期介绍“新疆喀纳斯旅游三部曲③禾木村的清晨”,如果你感兴趣,请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