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兰州新区一座迅速崛起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
TUhjnbcbe - 2022/11/11 20:19:00
白癜风哪里能治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中国发展网讯国务院年8月批复兰州新区时赋予了“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作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8年的筚路蓝缕,兰州新区勇担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职责使命,探索出了“改革率先、产业优先、创新领先、开放抢先、发展争先”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一条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昔日的农业村镇已快速崛起为一座基础功能配套、改革体系建立、产业快速集聚、开放平台齐全、生态绿色宜居、治理体系完善的现代新城。

特别是近年来,兰州新区蓄势发力,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高位增长,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17%、税收收入增长30%;年在疫情冲击下,仍保持逆势上扬态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指标均实现20%以上增长。蝉联“中国(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新区”“中国领军智慧城区”,荣获“绿色发展优秀城市”“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区”。兰州新区建设发展成效得到各方广泛认可!

敢闯善创,集成改革打出“组合拳”

“新区以强有力措施深化改革,吃改革饭、走改革路、打改革牌,不仅促进了资源整合、功能整合、区域协同发展,实现了机构数量最少、层级设置最少、办事效率最高,也在为全国机构改革积极探索经验路径。”兰州新区*工委委员、*工委办公室主任罗耀宗说。

兰州新区聚焦“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目标,实施管理体制机制、行*审批、国资国企等“八大改革”,有效释放高质量快速发展新动能。以“大部制、大服务、扁平化”为导向,精减县级机构46.2%,缩减部门内设机构51.2%、压减机关干部50.8%。率先探索实行“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工资、全员绩效考核”干部人事改革,有力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

在甘肃省率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和“区域评估、多评合一、多测合一、多验合一”简易审批流程,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全面降低企业用地、用水、用能、社保、融资等成本,项目前期费用下降70%,企业生产要素成本降幅20%以上,市场主体每年以30%速度增长。积极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上线运行“绿金通”综合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融资46.14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88亿元,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问题。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八大国有集团公司资产、营收、利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资产总额达亿元,年实现营收达亿元、利税15亿元,两家国企进入全省国企前十强,商投集团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强、位。通过系统、配套、持续性改革,兰州新区已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潜力最大、服务最优的地区之一。

引培互促,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兰州新区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紧抓中东部产业转移机遇。“总投资亿元的个产业项目构筑起绿色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大数据、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十大生态产业集群,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完备。”兰州新区*工委副书记王忠先介绍道,“引进博(硕)士人才多名,教授级人才多名,科技领域领军人才25名。先后与10多名院士、57多个创新团队合作开展产学研项目项,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比重达到48%。”

绿色化工快速崛起,高标准建设平方公里高端绿色化工产业园,两年来吸引落地优质产业项目多个、投资多亿元,落地产品多种。全国首个千吨级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开车运行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入选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亮点工作”名录。

“专精特新”化工科技产业园60多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58种替代进口、种出口外销。装备制造高端发展,兰石、兰泵、兰电等项目建成投产,获批“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兰石集团高端能源装备专业化众创空间获批甘肃首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

新材料产业体系形成,4.5微米超薄铜箔、高铁导线等项目建成投产,高档铝箔、表面处理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大数据产业加速聚集,移动、电信数据中心等一批大数据项目上网运行,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30多个生物医药项目建成投产,“西部药谷”快速推进。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广通、亚太新能源公交车走出国门。现代农业全域发展,15万亩特色种植基地,万头生猪、百万只羊、百万级猪羊屠宰、万吨粮油精深加工、万吨饲料加工、5万吨冷链物流等现代农业生态种养加循环产业链已具雏形。

商贸物流加快发展,年贸易额预计突破0亿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年预计接待游客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增长34%。

抢抓机遇,开放合作形成“新格局”

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新区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最大机遇,建成综合保税区、国际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兰州至张掖三四线中川机场至武威段、中卫至兰州客用专线快速推进,景中高速建成通车,中通道项目加快建设,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日趋完善。”

常态化运营粮食、肉类等九大特殊口岸,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评“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常态化运营,“”模式贸易额同比增长%。中川北站被中远海运集运设为内陆港站,货运吞吐量增长%。国际货运班列双向常态化运营,铁路口岸货运量增长%。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全面建设,上海期货交易所铝期货指定交割仓库、西北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挂牌运营。

“新区造”钻机、铜材、中成药等60多种优质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第三届进博会与阿根廷、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企业签约合作项目17个、金额2.23亿美元。全面推行“单一窗口”,报关填报事项减少45%,候查时间减少50%,查验时间减少50%,报关时间压缩1/3以上。

聚力惠民,城市建管创出“新模式”

兰州新区创新开展兰白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兰州—新区—白银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示范区建设,谋划打造“陇中河套平原”重大工程。探索黄土低丘沟壑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新模式,系统性解决干旱、风沙、盐碱、水土流失等问题,累计治理面积25平方公里。城区平方公里范围内基础设施全面配套,绿地率达35%、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学位数增加3倍、学生人数增加2倍。

积极争创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职教园区建成院校7所、在建5所,入驻师生7.5万人。启动陇东南地区受灾群众承接搬迁工作,打造全省灾后重建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主要承载地。“健康新区”加快建设,构建了城乡居民15分钟就医圈、应急圈。各类保障性住房加快建设,房价稳定在合理增长区间。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提速,核心区5G网络实现全覆盖。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兰州新区敏锐研判疫情形势,率先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人人为防、人物同防,实现区内无疑似和本土确诊病例。在有力防控辖区疫情的同时,兰州新区主动作为服务全国抗疫大局,圆满完成名国外回国人员和名国内中高风险区返甘来甘人员集中(临时)留观任务。组织区内重点企业加大生产调度,持续向湖北、山东、浙江等地输送医用防护物资,为全国抗疫贡献了“新区力量”、展现了“新区担当”。

快速推动区内企业复工复产,多措并举协调解决企业融资、市场、原料、运输、用工等难题,落实全方位、普惠制、持续性产业发展扶持*策,探索实施“不来即享”服务模式,拨付企业产业发展扶持及奖励资金4.4亿元。协调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应急周转金8.12亿元,为企业减免退各类税费3.5亿元、社保费用2.34亿元。

创新推出“线上快贷”,向户中小微企业“零门槛”投放小额贷款2.06亿元。4月中旬区内企业项目在全省最早实现%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兰州新区正处在内生动能加速释放、综合实力蓄势突破、城市能级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口。“十四五”期间,兰州新区将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战略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谋划发展、描绘蓝图,加速聚要素、增量级、提质量、强功能,努力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为西北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治理新标杆。

1
查看完整版本: 兰州新区一座迅速崛起的产城融合现代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