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示范区聚焦“4+1”中心建设任务,积极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商旅文化和海洋等领域合作。图为上合示范区鸟瞰图。
初夏时节,上合示范区忙碌异常。在青岛多式联运中心,一个个满载商品的集装箱正通过龙门吊缓缓输送到即将开行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在上合“国家客厅”,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客商正在忙碌地联络着进出口贸易;在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的会议室,工作人员正在热烈讨论如何更好服务外商……
时光回溯到年6月10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宣布,中国*府支持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为上合示范区建设和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擘画了壮美蓝图。
山东站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扎实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发展。上合示范区充分发挥东接日韩、北接蒙俄、南连东盟、西接上合组织国家的区位优势,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制度创新,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5月18日,记者来到这片开放沃土,聆听上合示范区建设者们的热切话语,探访正在火热建设中的上合示范区。
通过“海铁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物流运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是上合示范区的一张名片”
早上9点,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最繁忙的时候。记者今天的任务是体验胶州海关关员的工作,看他们如何服务好物流企业,确保货物能高效便捷地通关出境。
刚一“到任”,记者就接到了山东晟绮港储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报关经理栾皓博提报的业务申请——一批吉尔吉斯斯坦买家从日韩购买的旧汽车需要从上合示范区过境转关,搭乘“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发往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
栾皓博告诉记者,在上合示范区和青岛前湾港货运码头之间有一条铁路,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胶黄小运转”。通过这条铁路,国际转运货物可以在海运抵达青岛港后先行入境,然后经过铁路运输到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再搭乘“齐鲁号”欧亚班列驶向上合组织相关国家,这样的货物在业内有一个形象的称呼——过境货。
栾皓博申报的就属于“过境货”,而货物即将搭乘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上合快线,于去年4月27日首班开行,目前已开通11条国际线路,可以辐射上合组织5个成员国和3个观察员国的30多个城市,运输时间比常规班列节省10%至15%,运输费用节省7%至10%。“过境业务的海铁内外联动是上合示范区的特色,是我们和外商谈合作的一张名片。”栾皓博说。
对于“过境货”而言,最重要的流程就是向海关申报转关单。在上合示范区建立以前,对于像栾皓博这样的报关经理来说,这是最头疼的事。那时,上合示范区和胶州海关还未成立,栾皓博所在的公司如果有货物入境,需要先到黄岛海关申报,并到现场查验集装箱箱号和封志号。但是大量的信息验核需要时间,诸多载满集装箱的货车往往会造成青岛港码头拥堵。
上合示范区成立以后,胶州海关紧接着成立,货物通关效率大大提高,不但可以无纸化快速申报,而且货物运到胶州后,还可以通过胶州海关设置的H系统快速检验、快速放行,货物最快当天就能搭乘班列发出。“上合示范区的成立解决了困扰我们的诸多问题,得益于货物快速通关,我们的业务量也增长很快。”栾皓博说。
“上合示范区通过‘海铁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物流运输,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胶州海关上合示范区监管科科长杜朝蓬告诉我们,今年前4个月,上合示范区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完成集装箱作业量24.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7.5%;自上合示范区发运的“齐鲁号”欧亚班列为列、货物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77.1%和.9%。
在上合示范区的带动下,一季度山东对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2.9%。
对标高标准国际规则,推动示范区成为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上合,就是上心服务·合您心意”
中午12点,趁着午休时间,记者走出胶州海关办公楼大门。在初夏温暖的阳光下,海关办公楼对面的青岛·上合国家客厅显得格外耀眼。
目前,位于上合示范区中心位置的青岛·上合国家客厅已建设了上合示范区展馆、上合特色商品馆、阿塞拜疆国家品牌馆、青免跨境体验馆、上合互动交流中心、上合商协会运营平台和上合“法智谷”、上合青年创业孵化器、巴基斯坦(中国)经济合作中心等诸多板块。
上合示范区商旅文化部工作人员赵鹏飞告诉记者,上合示范区希望通过建设上合国家客厅为上合组织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也希望以上合国家客厅为载体,通过周到的服务深化山东与上合组织国家的经贸合作,扩大上合示范区的产业聚集。
跟随着赵鹏飞,记者来到了上合国家客厅内部。整个二楼按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和印度七个国家的文化地域特色装修,打造出分国别的特色商务、会客、交流、洽谈空间。此时虽然已是午休时间,但是办公空间里却依然一片忙碌景象,不少来自国外的工作人员边打电话边记录工作要点。
赵鹏飞告诉记者,目前上合国家客厅已有来自印度、俄罗斯、巴基斯坦、摩尔多瓦等多个国家的几十家商业协会及企业进驻,大家彼此会经常交流商业信息,上合国家客厅已成了外商的“会客室”。
正聊着,俄罗斯商人、青岛金俄盛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尔盖·泽列宁碰巧路过,听说是来蹲点感受上合示范区的记者,谢尔盖·泽列宁打开了话匣子。
“这里的服务很好,感觉来了就是‘上合人’。”谢尔盖·泽列宁说,自己年来考察,被这里的环境和招商人员的热情所吸引,没过几个月就注册了公司,主要从事俄罗斯红酒、白酒贸易。在上合示范区管委会的帮助下,自己的公司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口俄罗斯酒类销往广州、深圳、北京、沈阳等地。
“前些日子开幕的上合博览会,管委会不但给我们提供了免费展位,还主动帮公司对接客户,让我们的商品在博览会上销售一空,真的很感谢他们,他们做得很棒!”交谈中谢尔盖·泽列宁一直试图用自己不太熟练的中文表达感谢。
“所谓上合,在我看来就是上心服务·合您心意,用最好的营商环境欢迎外商的到来。”赵鹏飞说,上合示范区成立以来对标RCEP等高标准国际规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提高土地、资金、审批等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示范区成为国际多双边框架下地方经贸合作样板。
据统计,年来,上合示范区已吸引复星上合时光里、吉利卫星互联网、Handle全球根节点等总投资亿元的42个示范性、引领性项目,总规模多亿元的中俄能源等54只基金落地。
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为中国对外开放贡献“上合模式”“山东经验”“先行先试既是挑战更是优势”
海关工作细致且繁琐,需要和众多上合示范区的工作人员打交道,而这其中,有一位“90后”干部,令记者印象深刻。
这位年轻人叫宋明亮,今年1月刚刚就任上合示范区经济发展部副部长,负责制度创新,是上合示范区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而在加入上合示范区以前,浙江大学博士毕业的宋明亮是陕西城固县的一名基层公务员。去年11月,上合示范区管委会面向全国选聘专业化干部人才,他辞职来到上合示范区这个对外开放前沿。
上合示范区成立以来,创新制定了“领导带班、部长轮班、全员值班”工作制度,培育“敢闯敢试、立说立行、善作善成”的精神,激励全体干部强担当、抢进度、比奉献,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实行全员KPI绩效考核,探索建立“末位淘汰”制度,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作为研究型干部,宋明亮带着团队白天处理业务,晚上梳理思路、研究材料是工作常态。“比如事项下放,涉及市级、省级几百项,每一项我们都要逐字逐句斟酌,研判。”宋明亮告诉我们,上合示范区作为国内唯一面向上合组织的经贸合作示范区,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先行先试既是挑战更是优势”。
4月20日,上合示范区集中发布了首批10项制度创新案例和年制度创新工作行动方案。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是《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到的任务。对于上合示范区而言,不仅要打造成为上合组织国家地方经贸合作的样板,也要探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模式,为中国对外开放贡献“上合模式”“山东经验”。
为高标准推进制度创新工作,上合示范区正全力打造“智创上合”制度创新品牌。
所谓“智”,是指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和市场主体创新经验、参考专家智囊智慧;“创”就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管委会和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去创新、创造;同时围绕上合的独特性,聚焦与上合组织国家经贸合作中的痛点堵点,突出上合元素。
宋明亮对自己来到上合示范区闯荡的经历引以为傲:“扛起国之重任,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将宏伟蓝图变为现实,是我们上合人的初心和使命。”(来源大众日报记者孙源泽白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