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小编今天给大家讲讲高仙芝之死。夫蒙灵詧的预感没有错,高仙芝的“越级汇报”之举只是他性格弱点之冰山一角。尽管高仙芝后来又打了几次胜仗,被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加授开府仪同三司,但这反而使他特立独行、杀无度的本性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到了后来,他为了邀功请赏,居然发展到污蔑中亚小国反叛,然后借此理由征讨的地步,与唐关系最为密切的石国国王和突骑施可汗被他押到长安交由李隆基斩首。
从进入长安的那一刻到被砍掉头颅的那一瞬,两位可怜的西域国王一直都抢天呼地地喊冤,声嘶力竭地申诉,那喑哑的嗓音,哀怨的眼神,无助的表情,甚至让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都有些不忍。可是,他们越是喊冤,李隆基越是觉得他们该杀,因为“一代明君”怎能怀疑自己的爱将而相信“反贼”呢?高仙芝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境内中亚各国的反抗,在客观上给了西部强邻—新兴的阿拔斯王朝以可乘之机。
接下来,是一段逆势而动、以沙搓绳的历史闹剧。面对阿拔斯王朝咄逼人的东扩,高仙芝企图凭一已之力将漫天的夕晖化为旭日朝霞,于是在天宝十年()先发制人,与副将李嗣业,别将段秀实一起,率领安西都护府2万汉军外加拔汗那、葛逻禄盟军1万人西进,在恒逻斯城与阿斯呼罗珊总督阿布率领的10余万阿拉伯联军遭遇。唐军虽在兵力上居于劣势,因高仙芝指挥有方,双方激战五天未分胜负。就在相持不下的时候,葛逻禄部突然叛变,与阿拉伯联军前后夹击唐军,高仙芝率部溃逃临阵倒戈的拔汗那部又挡住去路,幸亏膂力绝众的李嗣业用陌刀奋力杀开一条血路,他才仅仅率数千人逃回安西。
怛逻斯之战,使唐朝在中亚的羁縻府州沦丧殆尽,唐的号令再也不能西出伊犁河,2万名被俘的唐兵和工匠被带到大食。一个名叫杜环的战俘,曾跟随阿拔斯王朝使团到过中亚、西亚、非洲的十余个国家,并于年从海路回到了广州。从他的游记《经行记》中,人们得知被俘的唐工匠将瓷器、画工、纺织等技艺传入了中东。①更重要的是,中国的造纸术被带到了撒马尔罕,继而传播到开罗、意大利、西班牙,在客观上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在今天的伊朗语中,中国式宣纸还被称为“撒马尔罕纸”。
战败后,高仙芝回京担任右金吾大将军。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面对叛军的疯狂进攻,唐军副元帅高仙芝和北庭伊西节度使封常清决定收缩防线,退守潼关。自认为帮过高仙芝的宦官边令诚,多次向高仙芝索贿未果,趁机向李隆基进谗言,声称高仙芝无故失地且贪污军粮,封常清畏敌如虎并动摇军心。急于求胜的李隆基派边令诚为监军,代表自己到潼关督战,并给了边令诚一大特权:“拒绝出战者,斩!”拒绝出战的封常清首先倒在了边令诚刀下。高仙芝外出巡视刚进大帐,边令诚就带着00名陌刀手赶到了。听完敕书中罗列的罪状,高仙芝满脸冤屈:“我退兵,的确是罪,虽死不辞;然而说我克扣军粮,分明是诬陷我啊。”
然后,他用一双血红的眼睛瞪着边令诚说:“上是天,下是地,兵士都在,你难道不知道吗?!”当时,营中将士都跟着大呼“冤枉”,一时怨声震天,天地变色,但边令诚不为所动。美好的人性源自美好的制度,在君权至上的年代,单纯讲道理是一件很无力的事。再说,向别人解释你自己是无用的,因为喜欢你的人不需要,不喜欢你的人不相信。就这样,高仙芝与封常清这两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先后在一个荒坡的临时墓碑上找到了归宿说起来,他们被杀的确有些冤屈,可想一想那些冤死在他们刀下的中亚国王呢?
这正应了耶稣基督的话:“凡动刀的,必死于刀下。”哈萨克斯坦也有句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迫于边令诚的淫威,新上任的将领冒险出击,中了叛军埋伏,以至于全军覆没,边令诚也当了俘虏。后来,边令诚侥幸逃回唐营。唐肃宗李享一见边令诚,便命令手下将其拖出辕门斩首。边令诚辩解说:“我对唐的忠心,天地可鉴啊!”但李享愤愤地回应道:“出卖战友的小人,留之何用?!”历史上的坏太监多如牛毛,边令诚的坏名声尽管没有魏忠贤、刘瑾、安德海、王振、汪直大,却也是很坏很坏的一个。
有人认为他的坏,一部分是阉割手术后遗症,应予同情;但唐肃宗的同情心没有富余,留给死难的将帅用还嫌不足,怎么会分给这种丧尽天良的坏蛋?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再也无暇西顾不仅如此,唐还征发安西都护府精兵入关勤王,只剩一些老弱病残守卫西域,以致不得不依靠新兴的回纥勉强支撑残局。贞元五年(),中原僧人在取经返国途中路过疏勒,见到了身兼唐大都督的疏勒王裴冷冷和疏勒镇守使鲁阳。他们仍然率领全体军民,奋力抵挡着步步紧逼的吐蕃大军。这就是一心向唐”的疏勒,值得尊敬的疏勒。
根据小编了解到史籍中最后一次提到安西,是贞元六年()。这一年,吐蕃大举进攻西域,于阗与北庭先后陷落,疏勒也讯息全无。各位读者朋友,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讨论。
以上素材来自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