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国(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解决方案高峰论坛组织现场考察,了解道路建设新技术。
增进“设施联通”服务“一带一路”
中国公路养护技术花开丝路沿线国家
本文首发于第53期哈萨克斯坦《今日丝路》报
作者/羽翼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设施联通”作为“五通”之一,承担着“开路先锋”的重任。近日,来自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公路养护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乌鲁木齐,共同探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一带一路”建设共享中国的创新解决方案。
让中国智慧“走出去”参与建设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国(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解决方案高峰论坛,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和中关村中科公路养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西部分联盟联合主办。
论坛以“智慧·绿色·循环·经济”为主题,总结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发展经验,介绍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和产业对接等内容。
截至目前,中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以及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等均位居世界第一,机场数量和管道里程位居世界前列。“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中国高铁成为亮丽的中国名片,初步形成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中关村中科公路养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赵延东表示,论坛的举办瞄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存在的需求,加强学科的技术交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享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成果。
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连接着中国国内与国际两个具有13亿人口的大市场。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新疆被称为“中国公路地质灾害的博物馆”,在公路修建过程中拥有丰富的案例,修建过程中,为公路建设、养护等方面研究积累大量的技术与经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建设中,加大对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研发出各类建设养护领域的科技成果,能够有效助力中亚及中东欧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适用于当地的公路建设与养护技术。
找准技术,也能“少花钱多办事”“传统水泥最怕土,我们研发的新型绿色水泥不怕土”。在论坛现场,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公司总工程师、中关村中科公路养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西部分联盟理事长黄勇,亮出团队研发出的高含泥量建筑废料循环利用的新技术。
新疆交建集团总工程师黄勇介绍绿色低造价高性能水泥混凝土技术。
据介绍,这项由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核心技术,首次实现直接将各种高含泥量建筑废料(包括建筑垃圾、废弃渣土、工业废渣等)%循环利用,可节约综合工程造价50%,节约工期50%。
据悉,这项技术由黄勇带领科研团队,联合中国相关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等,进行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历时5年创造出绿色、低造价、高性能的水泥混凝土技术,可用于公路、铁路、机场、市*等基础设施土建工程中。
黄勇表示,在道路建设中运用此项技术,能“少花钱多办事”,每年可节约工程建设资金上百亿元,并可充分保障工程更可靠耐久。
目前,这项技术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经开区工业园区、乌鲁木齐地铁、和田农村公路、喀什机场改扩建试验段等项目,得到了充分应用及工程验证。
黄勇介绍,“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公司已在塔吉克斯坦、蒙古、乌克兰等国家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黄勇说:“这项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应用在周边国家的道路建设方面,我们下一步计划推广到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东欧国家的基建合作项目。”
实现互联互通,用科技去“敲门”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新疆与中亚国家都缺乏砂石集料,风积沙面积都非常大。新型绿色水泥技术可将不利于公路建设的风积沙变废为宝,成为公路建设中的有用材料。
黄勇说:“如何处理固体垃圾,是影响周边国家交通城市建设的问题,我们正考虑如何将这项专利以国际化方式‘走出去’。”
此次论坛还提出“环保高性能注浆材料在山区灾害防治中的使用”“常温改性沥青路面技术”以及“桥梁工业化快速改造技术”等创新技术理念,并成为探讨的新话题。
随着科技创新越来越多,中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效也在日益显著,技术交易规模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让中国的技术市场发展从技术商品化阶段,逐步迈入技术资本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时期。
中国在加快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要求在年形成结构更为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体制更加健全、运行更加高效顺畅的技术转移体系。
“发挥交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行作用,需要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创建保障能力”。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在论坛演讲中提到,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让中国在交通建设与养护方面不断研发取得的创新成果,在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落地开花。
文章内容均由本平台整理发布
转载请标注来源“哈萨克斯坦新观察”
如需广告、商业合作请联系后台
投稿请发送至: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