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如果不改变落后的理念和混乱的逻辑,俄罗斯
TUhjnbcbe - 2025/5/1 21:00:00

对于俄军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有人戏评道:使用一战时的战术,二战时的武器,打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而且还选错了对手,碰到了乌克兰这个“刺头”。

从战略层面来说,俄罗斯选择的时机同样值得商榷。俄罗斯自认为在百年不遇之大变局时期可以轻易实现自己多年来的夙愿——收复原属于自己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领土。岂不知,越是在这种时候,美西方反而更不会妥协。

俄罗斯人的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且忽视了文明的力量。直白地说,很多俄罗斯人仍然秉持着“丛林法则”,以为凭借武力可以实现自己的愿望。岂不知,时代已经变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已经比一百年前高了许多。

印度总理莫迪对普京说:现在已经不是战争年代。而对于俄罗斯操作乌克兰四地“公投入俄”的做法,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告诉普京:如果放任这种民族自决权,那么,地球上将不是个国家,而会出现-个国家。

战争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所以,没人希望战争发生。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战争也间接促使了科技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比如,一战催生了国联的诞生,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显而易见,这些都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特别是二战后,依靠战争来攫取土地的做法,几乎已经没有市场。而俄罗斯人却看不透这一点,其理念显然还停留在一战之前的水平。

“恢复俄罗斯帝国荣光”的执念“绑架”了俄罗斯人的行为,落后的安全观念使俄罗斯陷入了战略被动。从国家定位来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国内逐渐恢复了对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大帝“开疆拓土”崛起模式的崇拜,当这种理念形成气候时,普京也难保不被影响。所以,在年“收回”克里米亚后,普京的威望达到了顶峰。在这种氛围下,又怎么能够停下脚步呢?

时至今日,在科技早已向太空迈进,战争已经可以在大气层外发动的情况下,俄罗斯人却仍然痴迷于“缓冲地带”的安全观。然而,在俄罗斯年重新“拥有”克里米亚后,俄罗斯的安全得到保障了吗?俄罗斯人认为还远远不够,所以,又开始了这次军事行动。可是,如果这次成功后,俄罗斯就安全了吗?

假如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侥幸获得成功,那么,接下来呢?现在,瑞典和芬兰也要加入北约了。如果按照俄罗斯人的“缓冲地带”安全观,是否还要再来它几次特别军事行动呢?我们姑且不论正义与否,就说俄罗斯自己,它能吃得消吗?

其实,领土面积越大,军力也必须“水涨船高”。否则,就会更加不安全。可是,俄罗斯仅相当于广东省的GDP,能够支撑起庞大的军费开支吗?有观点认为,俄罗斯能源丰富,足以应付一场持久战争。可是,能源再丰富,它也不可能直接转化为战力。再者,当把能源当成“武器”使用后,却给俄罗斯自己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失。

俄罗斯人“想当然”地认为,欧洲离不开自己的能源,所以,毫不犹豫地举起了能源大棒,以为欧洲人会“举起双手”。然而,当欧洲人“犟驴”式的与俄罗斯能源“断舍离”后,尽管欧洲人损失惨重,但俄罗斯却是失去了辛辛苦苦几十年的欧洲能源市场。

有观点认为,俄罗斯的能源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世界市场很大,有的是人要。果真如此吗?客观地说,俄罗斯的能源确实能有市场,但却不可避免的具有局限性。比如亚洲可以帮助俄罗斯消化一部分,但未必能够冲抵失去的欧洲市场的份额。

首先,世界的能源基地并不仅仅只有俄罗斯一个。其次,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忽视“能源安全”,特别是欧洲与俄罗斯的这场能源大战过后,不可能再有哪个国家在俄罗斯能源这“一棵树上吊死”。再者,使用哪个国家的能源,既有经济需求,同时也含有政治因素。从俄罗斯“多吃进”,也就意味从其他能源国“少吃进”,那样的话,不可避免地会降低对那个国家或那个地区的影响力。所以,没有哪个国家会忽视这个影响力问题。

逻辑难以自洽的“战宣”起了反作用,使俄罗斯在政治和道义上陷入了更大的被动。网络有记忆,一搜便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对于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俄罗斯已经改动数次。而对于发动战争的理由,更是出现了多个“版本”,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尤其是,包括小卡德罗夫、“瓦格纳”雇佣军老板普里戈津在内的地方领导人和私企老板都能出来代表俄罗斯慷慨陈词一番。

如果说小卡德罗夫这些人仅仅是说点狠话,倒也无伤大雅,关键是这些人的逻辑混乱,甚至明显带有“霸道逻辑”的意味。实际上,包括梅德韦杰夫、扎哈罗娃等官方人士也经常会有不合逻辑的发言。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俄罗斯的“战宣”难以逻辑自洽的问题。日前,车臣领导人小卡德罗夫说:为了确保俄罗斯今后的安全,俄罗斯必须占领乌克兰的基辅、敖德萨、哈尔科夫,以及打到波兰。他还说:“俄罗斯的边界只有在它自己想改变的时候才会改变”。想想看,其他国家听到这话会怎么想?直白地说,虽然听着很解气,但其实是在“帮倒忙”。

日前,集体安全条约组织联合参谋部参谋长西多罗夫将军(俄罗斯籍)说了如下这段话: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旨在将乌克兰拖入“债务陷阱”,并尽可能地阻挠俄罗斯军事行动任务的完成。

以常识赖判断,美西方不惜代价的援助乌克兰,其最主要的目的显然是削弱俄罗斯,而不可能专门为了给乌克兰“挖坑”,因为那对他们毫无意义。这位将军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为了“战宣”的需要。然而,这种连小学生都未必能够信服的逻辑,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正因为逻辑难以自洽,“战宣”也就谈不上效果,自然也难以说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俗话说“不管有理无理,谁先动手谁就输了三分”。假如“辩护”的理由再不符合逻辑的话,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自俄乌冲突爆发后,联合国大会一共通过了三个对俄罗斯不利的决议。分别是年3月2日,投票结果是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年3月24日的投票结果是赞成票张、反对票5张、弃权票38张;年10月12日的投票结果是票赞成、5票反对、35票弃权。

联合国大会的三次投票几乎没有什么变动,总不能说这么多国家都受到美国逼迫吧!显而易见,俄罗斯人为自己辩护的逻辑以及行为方式难以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不也是霸道逻辑吗?,为何美国就能行得通呢?其实,美国人的逻辑与俄罗斯人的逻辑还是有所不同的。一来,美国施行霸权的手段多,隐蔽性强。比如,经济上的,技术上的、政治上的以及军事上的。而俄罗斯则只有军事上的手段。再者,美国通常会用“遮羞布”来掩盖其“霸道逻辑”。而俄罗斯则是直来直去:就得这么办,因为我孔武有力。

俄军在战场上的表现之所以被形容为“使用一战的战术、二战的武器,打了一场现代化战争”,并不是俄军的主观行为,而是无可奈何。因为,俄军在武器、战场感知力等现代化信息战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落后于北约,而且,就连俄罗斯国内的将军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日前,俄罗斯军官会议主席伊瓦绍夫将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损失,事实证明一切都会变得更糟。俄罗斯正在为普京时代的军事专业降级付出代价。而对于这场冲突,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则认为:俄方在战略上、行动上和战术上都输了。

实际上,在海湾战争时,美国就已经演练了现代化信息战的模式。然而,30年过去了,俄军却仍然是一战和二战模式。这除了经济实力不济外,理念落后也是重点。甚至于,恰恰是因为发展理念落后和逻辑缺陷,才导致俄罗斯已经被先进国家远远甩在身后。

论基础条件和资源,俄罗斯并不比美国差,但从综合实力来看,双方相差着几个等级。美国的GDP已经高达24万亿美元,而俄罗斯则只有1.7万亿美元左右。原以为俄罗斯可以在军事实力上与美国一较高下,但一场俄乌冲突却让俄罗斯挤出了大量水分。

舆论场上“普京伟大”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但22年了,俄罗斯在哪些方面做出了惊人成就?直白地说,如果不是苏联时期留下的核武库及军工业体系,实在找不出俄罗斯的强大所在。

日前,曾任伊拉克战争多国联军最高指挥官的美军四星上将彼得雷乌斯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这场俄乌战争使俄罗斯经济至少倒退10年甚至更长时间,对俄罗斯军队及声誉“造成了灾难性伤害。”甚至于,有西方智库断言,俄罗斯将不可避免的滑向“三流国家”。

实话实说,俄罗斯发展滑坡的根源其实就是理念的落后和不善于反思,仍然秉持着自己那套不合时宜的逻辑体系。黑格尔说:逻辑是思考的基础。生硬的逻辑必然会带来僵化的思想。所以,在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和人类社会文明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如果不改变理念和逻辑,俄罗斯注定难以再度崛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不改变落后的理念和混乱的逻辑,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