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看网友如何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问题
TUhjnbcbe - 2025/2/22 17:35:00

为了引导中国整车及相关零部件企业全面分析国际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解读国际汽车市场标准法规、研讨规避技术壁垒的措施,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有必要加强对汽车出口贸易这方面的课题加以研究,并讨论针对这些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中国汽车出口的现状和特点
  1.汽车产品及整车出口加速
  据统计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量达到34.35万辆,同比增长97.2%,出口金额31.34亿美元,同比增长97.8%,与年相比,出口数量和金额翻了一番[6]。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我国汽车在出口数量上逐年递增,但是净出口量却没有摆脱贸易逆差的境地。巨大的产能消耗换来的贸易逆差值得我们思考!
  2.自主品牌汽车成为出口主力
  近年来,受国际大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厂商纷纷加速开拓海外市场。自主品牌汽车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主力军。其中出口量最大的是奇瑞汽车,第二是吉利汽车。第三是夏利,出口额同比增长了近5倍。年上半年我国轿车出口达3.45万辆,超过年全年出口量。
  3.出口市场多元化态势 我国共向世界个国家出口汽车,比上年增加了12个国家。分布较广,遍布世界六大洲,其中亚洲43个、非洲39个、欧洲37个、南美洲36个、北美洲2个和大洋洲l5个。按国别统计,出口金额在万美元以上的国家为4个,分别是美国、叙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其中向美国出口14.76万辆,向叙利亚出口1.85万辆。向叙利亚出口金额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数量仅为美国的八分之一。向哈萨克斯坦出口辆,金额万美元,同比增长达.9%,均以7~8倍的高速度增长。


  二、中国汽车出口中遇到的问题
  1.汽车出口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民族品牌当前最需要注意的是跨过质量关。虽然国产汽车的质量近几年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与国外品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普遍的后排座高度不够,乘客的腿(俄国人腿长)没处放;司机也不舒服,换挡的距离大(俄国车档位短),油门、刹车的踏板离得近,应该为我们国内企业敲响警钟。
  2.汽车出口面对的技术壁垒
  目前,技术认证成为困扰中国汽车企业的普遍难题。首先,中国的汽车认证标准不被外国承认;其次,目前国际上的认证标准种类繁多,不同的国家执行不同的标准,使中国的汽车出口受到极大的阻碍。仅就美国市场而言,中国汽车要通过的美国汽车检验标准就多达多项。
  3.汽车出口中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
  知识产权问题向来是我国各类产品在出口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汽车业也不例外。曾经发生的多起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都应该引起企业的注意,尽管年通用大宇汽车和技术公司(通用大宇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和奇瑞汽车有限公司间的纠纷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这起有关知识产权的纠纷给我们的生产厂商敲响了警钟。
  4.国内汽车出口企业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
  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所以即使我国汽车能实现大规模的出口,所赚取的也只是微薄的利润。要改变这种位于产业链低端的处境,汽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研究与开发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创建自有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竞争优势。因为自主知识产权就意味着企业有产品开发的决定权;能够自主创造新的品牌、新的技术、有价格决定权,有出口决定权。一)汽车出口贸易不具备国际竞争力
  中国与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人均GDP水平相差很大,所以,需求偏好相差甚远,而且国内企业在技术和成本上生产不出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在很多汽车消费大国,随着对汽车需求偏好的增加,汽车消费者不再只追求低价格,对汽车装备,装饰的豪华程度,舒适度,方便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中国生产的轿车的装备程度和电子化水平还很低,劳动生产率也不高,使得中国生产符合国际化市场需求标准汽车的成本高于国际市场成本。国产汽车的成本,质量和品种没有优势,使得汽车出口贸易没有国际竞争力。
  (二)技术不过关,易遭遇技术壁垒
  中国的汽车工业经过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和汽车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汽车工业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地效果,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应清楚地看到,中国汽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对此,国内一些专家学者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论据各异,因而有多种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中国轿车整体水平技术比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落后10-15年,比韩国落后5-10年;研发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落后20年,中国汽车工业总体落后世界水平15年是真正的现实。二是,总体来看,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有1-2代的差距。轿车产品技术落后世界先进水平10年,生产技术落后20年,设计开发至少落后30年。三是,由于自主开发能力差,我国的汽车产品除了引进就是测绘仿制,即使是自己设计的东风和一汽系列,开发技术手段也不高。轻型车和轿车更不具备独立开发能力,没有真正自己的车型。
  (三)中国的汽车工业规模分散,多头合资的现象严重
  中国有多家整车厂,占世界多家车厂的20%,但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0.02%。而且,中国的汽车出口几乎是同门操戈,仅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而言,我国就有18家企业向其出口客车。在本土轿车出口之初,仅马来西亚一个市场就有四、五家中国厂家同时挤入。在国际市场中,中国的企业间缺乏协作,其后果就象日用品出口一样,往往会受到进口国的抵制,严重的还会受到反倾销的起诉。
  (四)汽车售后服务发展滞后
  不少的中国汽车企业只管卖车,不管售后服务,缺少长期、持续发展的眼光和市场战略,也是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不受青睐的缘故之一。这个问题,日本的汽车业就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进入了美国市场,但由于进入市场过急,相应的售后服务跟不上,最后被迫退了出来。直到20世纪80年代,丰田在解决了售后问题之后,才重新打开了美国市场。而中国的服务业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中国的汽车企业能否冲破服务滞后的重围也是关系在国际汽车市场中胜败的关键因素。 


  三、中国汽车出口的对策
  1.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扩大自主品牌出口
  汽车出口企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创新体系,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与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自主,在开放中合作,通过自身能力建设来增强竞争力。制定创新战略步骤,从模仿创新到跟随创新再到领先创新,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集成创新再到原始创新。在汽车自主开发战略中要以经济型轿车的开发为突破,逐步向上累积开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使中国汽车产业的自主品牌越来越响亮。
  2.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
  随着国内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零配件更换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当前,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产业比较缺少软件、产品设计开发、工艺规程设计、市场营销策划等方面的人才。汽车贸易人才更为缺乏。因此,我国汽车要“走出去”,当务之急是要培养和引进一批能坐镇海外、精通商务、通晓海外风情、熟悉和了解国内外汽车市场、能够独当一面、掌控当地市场的国际化合格人才。


  3.加强售后服务机构的建设
  海外服务体系营建是汽车出口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国内相当一部分企业采取的是按合同金额的百分比将售后服务卖断给经销商或者是与当地4S店签订特约经销协议,对于比较成熟市场则自己去建立服务网点,但前一种模式不利于品牌的营建,对市场开拓具有局限性,后一种模式费用庞大,相对于国内众多汽车生产企业,重复建设情况多。我国汽车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在各个国家建立统一的售后服务网点,这样既节省企业费用,也利于管理,同时也便于提高品牌效应。
  4.加快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实现规模经济
  要打破部门地区分割,行业壁垒,以资本为联结纽带,通过多种途径推进强强联合,同时借鉴国外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运用经济手段,在投资、贷款、进境外资、出口优惠、减免税收等方面,对重点企业集团给予扶持。按照企业自身优势的发展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为中心实行专业化协作大生产,逐步建立母公司及成员企业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经纪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合作,高效运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网友如何分析中国汽车出口现状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