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习近平和他的朋友们这样
TUhjnbcbe - 2024/9/16 0:09:0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世界各国都站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中,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样的重要外事场合中,我们能窥得一二。

推荐前天和昨天《人民日报》的头版文章《“结交一言重”》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起来看。

“结交一言重”

4月30日晚,北京城夜空如洗、万家灯火。记者们走出人民大会堂,都是感慨万千。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的所有活动,画上了句号,一个圆满的句号。整整7天,在高峰论坛的几场大活动之外,习近平主席同40位外方领导人的每一个人,都进行了正式的会谈会见。

日程紧凑到什么地步呢?高峰论坛开幕式结束是中午,习主席直接到了友谊宾馆,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圆桌峰会结束是傍晚时分,他从雁栖湖直接赶到人民大会堂,会见意大利总理孔特。

这份心意,让中国的老友新朋十分感动。

广交朋友

多边外交舞台,也是双边外交的绝佳平台。

普京总统在开幕式上说了一句话,“中国以什么样的方式同其他国家相处,是有深远意义的。”

这一点,想必他感同身受。“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当年索契冬奥会,习主席一句“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见证了不一般的情谊。中国近几年举办主场外交,普京总统几乎逢请必到。

“每次见到您,我都愿意深谈,而每次都相谈甚欢。我们非常信任和依靠中国朋友。”说这席话的是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他同习主席19次会面,这个数字放在国际社会也不多见。一次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纳扎尔巴耶夫对习主席的领袖魅力深为赞叹。

还有许多政要,也为中国,刷新了自己的出访纪录。

奥地利总理库尔茨说,我就任总理一年来已三次访华。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说得有点“拗口”,但很真诚:“中国是我执政以来唯一去过两次的非洲以外的国家。”

捷克总统泽曼腿脚不便、拄着拐杖来的。他不仅去了雁栖湖的圆桌峰会,还到延庆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习主席对他说,“这是你就任总统以来第五次访华。”泽曼补充道,我没有第二个那么经常去的国家。

会见现场有个暖心的细节。5年前泽曼访华时,带来一棵苹果树苗。习主席这次特意将苹果树长势喜人的照片拿给他看。

“高山一起爬,低谷一起下”“轻的一起拎,重的一起扛”……高峰论坛期间,习主席引用了一些谚语。中国言出必行的风范,国际社会有目共睹。外国政要怎么来形容习主席的呢?我听到最多的几个词是,平等尊重、重情重义、重信守诺、智慧担当……中国“朋友圈”越来越大,和元首的个人魅力关系密切。换句话说,元首外交的战略引领,意义举足轻重。

高峰论坛期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的发言,阐释了“尊重”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他说,我们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那是因为,虽然我们是个小国家,中国是个大国,但我们感受到了尊重。

习主席曾经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解析外交的因果关系。话很朴实,但有着深刻洞察力。阿比总理发言时说,我们把中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饮水不忘挖井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为埃塞俄比亚的发展所作的贡献。

“我亲爱的大哥。”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的会见开场白与众不同:“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在我国最困难的时候,中国就像亲人一样给予我们最坚定的支持。我国人民非常尊重您,都认为您是我们的好朋友、老朋友。”

“中国走向强盛的过程中,谁是真正的朋友特别明显。”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对“朋友”有自己的判断视角。“我们对中国深信不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中国值得信赖的朋友。”

“知乎”上曾有个问题,中国为什么要广交朋友?从习主席的外交思想中或许能找到答案。一方面,为中国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

读懂中国

看到“一带一路”的进展,外媒评论称:“远远超出了科幻作家的想象。”

很多外国领导人将“一带一路”的成功,同中国发展奇迹放在一起去观察。双边会见,他们有时先不去谈双边关系,而是认真地向习主席请教中国的治理“秘诀”。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得坦率,我来到中国,是因为我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理念和倡议,要借鉴思考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大概是近几年外交场合提到次数最多的一本书了。它也被称为“中国发展方向和道路指南”。肯尼亚总统肯雅塔看了斯瓦西里语的版本:“我受益很多。”阿联酋副总统兼总理、迪拜酋长穆罕默德说:“习主席的思想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

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深谙书本学和实践学相结合的道理。去年访华,他到了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那里是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的地方。这次来又选了福建宁德,翻山越岭去了一个村庄,下岐村,去探寻中国减贫的成功经验。

“欢迎你们到中国多走一走,看一看。”习主席经常发出邀请,期待世界更深入了解中国。会前会后,许多外国领导人都去了一趟外地。

无不感叹中国的发展!纳扎尔巴耶夫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担当对世界和全人类意义重大。

许多发展中国家认为,他们能够从中国的发展“汲取力量和信心”。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说,一种担心自己会输掉比赛,不敢利用机遇;另一种不畏挑战,有足够的自信不管面临什么障碍都能成功。中国就是后者,也激励更多国家成为后者。

越走进中国,越能读懂中国。每个人找到的中国发展答案不一样。有人认为道路的选择至关重要。纳扎尔巴耶夫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有人认为这源于13亿多中国人民的力量。巴新总理奥尼尔说,我们看到这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得益于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和创造。

还有人和习主席探讨,中国的发展规划为什么能够着眼长远并都能落实?习主席说,我们看的不是眼前几年,而是“两个一百年”,时间尺度更长远。

他对问题的思考常常蕴含着深厚的大历史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周年。百年间,中国饱经沧桑。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更能在乱云飞渡中保持从容,在众说纷纭中坚守自信,在一片赞誉中心怀清醒。

中国始终保有一份清醒和定力。高峰论坛期间,习主席在说到这个话题时引用了一句古诗:“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他讲的并不仅仅是自己的忧思,而是整个国家的忧患意识。这也让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

“治大国若烹小鲜。多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很小,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很大。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这时候必须冷静、沉着。”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言时,讲了一段话:

“世界的力量对比已经变化并即将发生更多变化。国际社会怎么适应中国力量的增长,中国如何处理好自己同世界的新互动,影响各方、影响未来……”

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聚光灯光线越强。对于中国,有赞誉和“看好”,也有不安和“看不惯”。在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经常会讲一讲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开放

开幕式主旨演讲,习主席用大约1/3的篇幅讲中国的改革开放举措。

他说:“中国扩大开放的举措,是根据中国改革发展客观需要作出的自主选择……”这句话耐人寻味。中国走自己的路,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庞大体量,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前些年,当中国经济列车放慢车速时,“经济崩溃论”冒出了头。习主席的阐释蕴含了辩证思维:“速度再快一点‘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曾几何时,有关中国投资环境发生变化的说法甚嚣尘上。习主席态度鲜明:这种说法“很不符合实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当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暗流涌动,中国声音被喻为“冬日暖阳”。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这次见到习主席,还为他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演讲点赞:“至今广为称道。”

今天的开放,时与势不同往昔。仔细品读这次习主席的开幕式主旨演讲,讲得非常实在、坦诚。既讲了我们会怎么做,也讲了希望世界怎么做,“我们也希望世界各国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平等对待中国企业、留学生和学者……”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言时,对涉华问题仗义执言:“行保护主义之实,却为此找了各种借口……”他的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要知道,圆桌峰会日程紧凑,为一篇讲话鼓掌并不多见。

记得去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很多非洲国家领导人主动站出来反驳“一带一路”造成“债务陷阱”的荒谬言论。这一次,情景再现。

道义自在人心。开放的中国同世界共赢,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的机遇,在有目共睹的事实面前,编造的言论怎么会有土壤?

采访时,常能听到外方领导人讲述“一带一路”同本国发展战略的对接。智利总统皮涅拉说,智利希望能够成为亚洲前往拉丁美洲的门户,而“一带一路”恰恰是连接双方的桥梁。此类例子不胜枚举。每个沿线国家都能参与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开放中收获更多“获得感”,这大概也是“一带一路”的魅力吧。

未来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说过,“中国崛起以一种特殊方式改变了世界。”不同人眼里,“改变”一词有不同的含义。但谁都无法否认,中国的主动作为正让命运与共的人类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几年,中国的主场外交多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因中国倡议而兴的主场外交。透过现场的细节,可以感受中国同世界的密切互动。

圆桌峰会由习主席主持。每一位外方领导人发言后,他都会表达一下听了以后的感想,言简意赅,恰如其分。

第一阶段圆桌峰会结束,习主席风趣地说:“接下来请大家运动一下,集体前往楼下合影。”

欢迎宴会上,他的致辞很走心:“我们在座的很多人为了各自国家人民幸福安康,为了世界繁荣稳定,在全球各地奔波忙碌。走四方固然辛苦,但收获是‘朋友圈’越来越大。”

习主席的每一次讲话,都能引起广泛共鸣。

中国的主场外交能够应者云集,离不开中国主张、中国方案的感召力。这同时表明,世界也很想听听中国的看法和主张。

第三阶段圆桌峰会讨论的是可持续发展话题,不止一个国家提到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事。习主席接过话题,讲了愚公移山的传说。愚公想搬走家门前的大山。当智叟嘲笑他时,愚公回答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习主席说:“在气候变化上,我们采取的行动就是本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我相信这是一条正确的路。”

接下来的发言,“愚公精神”成了一个高频词。

一个走向复兴的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讲述的是选择前的坚定;中国的减贫奇迹,传递的是摆脱贫困的信心;“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行动,带来的是潜移默化的国际治理的变革。

还有许许多多的改变。

高峰论坛期间,没想到“未来”这个词很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告诉习主席,中国积极作为,引领方向,塑造可持续的未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说,十年前我第一次到中国,我意识到,未来是取决于和中国的合作。“一带一路”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未来谁都不能低估它的力量。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开了几天的会很有感触,他讲得很坦率:“对我来说,这是非常特殊的经历。参加论坛之前我对‘一带一路’只是有些初步认识,但是听了各国领导人的介绍,我觉得,‘一带一路’比我原来想象的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正像许多人说的那样,‘一带一路’是亚洲乃至世界的未来所在。我们不能错失未来。”

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主席说了很多“金句”:

“中国在国际上磊落坦荡。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我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就是‘和合共生’、互利共赢的思想”。“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中国的发展是历史必然,合作共赢是各国人心所向。”

“中国如何发展?中国发展起来以后将是什么样子,对世界意味着什么?”过去人们渴望得到答案的这些疑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正在一一作答。

来源:学习小组

编辑:李珍

校对:王皓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日报》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习近平和他的朋友们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