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接触思政课越心怀敬畏。思政课是一门科学,上好思政课更是一门科学。在承担思政课授课任务的第一天,‘深度备课’就成为我对自己的要求。”近日,在山西工商学院举办的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奖教师报告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淑鸿如是说。张淑鸿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本科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特等奖。
在持续深化思政课建设的同时,山西工商学院教师以育人为本,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新格局。目前,该校精心打造形成了30门课程思政精品示范课和10门标杆课,撰写的《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案例选编》入选教育部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实现了山西省高校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建设项目中零的突破。
思政“金课”怎样“炼”成
“老师,你火了!”
一则由该校学生拍摄的思政课片段走红网络,点赞量达10万以上,热议评论达3万多条。片段的主角魏晨飞是学校马院教师,他的课堂讲究“四率”——听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点击率。
“作为一名理科生,我从未想过思政课会如此有趣。老魏的课堂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老魏真的不一样!”魏晨飞的学生自豪地说。
“我的思政课要‘配方’先进,不能老生常谈,‘工艺要精湛,包装要时尚’。”魏晨飞介绍,“目前我正在尝试录制网络思政课,排练经典桥段剧目,希望做到‘活、色、生、香’。”他进一步解释,“活”就是教育和生活相结合,“色”就是形式丰富多彩,“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香”就是要让教育成果香飘校园。
张淑鸿对如何打造一堂思政“金课”同样颇有心得。“要在突出课程时代性、尊重学生自主性、发挥教师主导性、提升课堂多样性方面多作探索。”她说。
近年来,该校坚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持续推进“山西故事”系列选修课建设工作。围绕“思政教育+地方特色”工作思路,该校深入挖掘山西故事中的思政元素,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融入思政课知识点讲解中,让“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的灿烂文化在思政课堂绽放。
“以目标为导向,以钉钉子精神聚焦思政课教学中的痛点难点,是学校思政课改革的着力点。实践证明,我们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该校马院院长王芳说。
各门课程上出思政“味道”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该校会计学院教师常艳花在给学生讲解“资源稀缺性”这一概念时,从一则古老的寓言导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演讲内容,生动地向学生阐述永续发展的本质。
会计专业课讲会计职业道德的失范与重塑,中国现当代文学课讲“中国家国精神”的传承研究,建设工程法规课讲从法治中国看建筑工程法规,翻译概论课讲基于“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共赢……以“全面展开,重点建设”为基本思路,山西工商学院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
“学校注重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该校美育教学部主任助理白天明说,“讲《国歌》一课时,我会注重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国歌诞生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沧桑巨变,让学生通过唱好国歌印刻家国认同。”
近年来,该校从全校遴选出18个团队作为重点建设对象,以点带面、以面带全,推进课程思政实践的科学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校特色且体系合理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子。
雨落无言,花开有声。通过“基因式”融入,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道”、突出育人价值,在该校,越来越多的学生从课堂中汲取营养、获取力量并将之内化为行动自觉。
思政育人之路越走越笃实
“你们对大学生活有怎样的规划?”“珍惜青春,珍惜时间,努力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该校思政课实践基地内,王芳正在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课,面对青春洋溢的面孔,王芳抛出一个个问题。
“‘行走的思政课’形式非常新颖,我们边走边听边学,将教室的小课堂搬到了有实物、实景的实践基地。一路走来,我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学生在课后总结中说道。
让思政课走出校园,走进纪念馆、博物馆,上好馆校联动“大思政课”,是该校近年来推动思政工作的创新尝试。目前,该校已在山西博物院、娄烦县高君宇故居纪念馆等场馆建立思政课实践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此外,该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构建了“一核十维”“大思政”工作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党建引领、思想铸魂、理论固本、实践淬炼、文化熏陶、美育浸润、媒体融合、载体创新、科学设计、精准施策”为支撑,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教育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在学校的思政教育改革中,从课内到课外、线上到线下,丰富的资源、生动的教材、灵活的教法,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的积累,还有方法的探寻、情感的体验、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该校党委副书记李天怀说。
《中国教育报》年07月09日第9版
作者:本报记者苏峰通讯员李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