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浅谈匈奴的崛起和灭亡
TUhjnbcbe - 2024/4/5 23:08:00

中国的历史,尽虽然浩瀚又绵长,仅文明史就有璀璨的数千年。但是,在这数千年的历史中,受限于疆域广阔、民族众多、文化差异等诸多因素,几乎没有真正统一的时期,大多时候都呈现出南北分裂的格局。中部和南部,基本上以汉族为中心建立并延续着农耕文明;而北部,基本上以游牧文明为主。

伴随着中部和南部地区的政权交替与王朝更迭,北部的草原地区也并不消停,甚至战乱更加的频繁,碰撞和交融也更加的激烈和复杂,先后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形式,出现过一百多个不同的民族。而其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民族,就是匈奴。

接下来,文史不假为您浅析匈奴从起源到发展,再到分裂的历史经过。

一、形成起源

关于匈奴的起源有多种不同的声音,但基本上还是以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为主,认为他们也属于华夏族的一脉。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公元前16世纪左右,在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夏桀)的一部分后裔逃往了北方地区,在吞并和吸纳当地的其他部族后,逐渐形成了早期匈奴族。如果依照此说法,古匈奴由夏朝王族的后裔建立,属于华夏一脉当无异议。

但是,由于《史记》的记载比较模糊,而且也没有明确的佐证,所以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在东周时期,北方异族的名称非常旁杂,基本都属于不同的民族,甚至不同的种族,不能笼统的定性为是匈奴。

年12月,河南省洛阳市文物考古院发布消息称,在洛阳市的伊川县境内,发现了多年前的陆浑国贵族墓葬。在墓葬中,发掘出土了铜编钟、铜鼎等多种铜器,还在陪葬的车马坑中,发现了车辆和马匹的遗骸。

考古学家依据出土文物和发掘情况分析,此处墓葬的葬俗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甘青地区戎人埋葬习俗非常相近,而与当时中原地区的葬俗则差别甚大。据《左传》记载:

僖公二十二年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其中,这里提到的“戎”,就是指戎人或戎民,他们属于古匈奴人。而僖公二十二年,大致就是公元前年,与年在洛阳市伊川发现多年前的贵族墓葬,形成了相互的印证。

二、发展壮大

纵观整个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落后的文明依靠武力,或许能够征服先进的文明,但必然不会长久。

早期活跃于北方的娄烦、林胡等民族,很快就被中原政权所逐个消灭,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仅仅只留下了一点痕迹而已,完全比不上匈奴,发展成为了中原王朝的一个重大隐患。

春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很多,比如狄、戎、鬼夷等,基本都属于古匈奴族的一支,活动的疆域范围大概包括了阴山一带。

到了战国时期,匈奴南部与秦、赵、燕三国接壤,开始在漠南长城一带活动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当然,这种政权形式比较落后,还停留于部落联盟的阶段。

匈奴凭借自己华夏一脉的身份,很早就开始与中原政权接触,甚至还同周穆王一起祭祀华夏共祖黄帝。所以,在春秋战国这么长的时期内,尽管匈奴和中原诸侯国之间多有战争,但却并没有成为被打击的重点对象。相反,匈奴还从中伺机扩张,在缝隙中赢得了自身的发展。

在其他游牧势力先后被中原政权击败后,匈奴抓住机会,很快就填补了他们留下的空白地带,生产力水平和军事实力都得到了提高。这样,跟随中原王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步伐,匈奴也实现了由原始制向奴隶制的转变。

到了战国末期时,秦国的崛起已经是无可阻挡。加之,匈奴内部出现了天灾和人祸,很快就被秦将蒙恬击败,只得进行战略收缩,退回了漠北之地,直到十几年后才敢再次南侵。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

头曼不胜秦,北徙。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叛秦,诸秦所徙適戍边者皆复去。于是,匈奴得宽,复稍渡河南。

三、空前崛起

秦朝末年,刘邦和项羽在中原大地进行楚汉争霸,根本无暇北顾。而匈奴也迎来了一代明主冒顿单于,他趁机大肆扩充匈奴实力和疆域。

匈奴向东消灭了东胡,占有了大兴安岭等广袤的土地;向西驱逐月氏后,征服了楼兰、乌孙等西域诸国;向北扩张到了贝加尔湖一带;向南吞并了白羊,占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

此时的匈奴,终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奴隶制国家,俨然就是中原政权最强大的北邻。

西汉初年,中原王朝终于结束了长期的战乱,但是已经处于国力凋敝的时期。汉高祖刘邦忌惮匈奴的崛起,担心日后更加难以对付,于是举国之力,亲率三十万大军主动征讨匈奴。

结果,汉高祖刘邦出师不利,遭遇了“白登之围”,被冒顿单于率领的匈奴大军围困长达七天七夜,战败后勉强才撤回长安。从此,西汉彻底改变了对匈奴的攻势,转而采取被动守势,再也没有大规模发兵匈奴。以此,匈奴的发展进入到了全盛时期。

当时,匈奴占据着长城以北一直到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在新疆甚至中亚一带,都确立了稳固的统治。至于说甘肃、宁夏等地,就成为了匈奴对抗中原政权的前沿阵地。

匈奴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他的疆域和地盘上,更体现在他强大的军事实力。汉高祖刘邦时期,虽然西汉对匈奴采取守势,但双方还算是势均力敌。

但刘邦之后,西汉内部陷入了乱局,直到汉文帝登基才算平稳,匈奴趁机又一次实现了扩张。

在公元前年,匈奴老上单于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突破萧关后,一路向汉朝国都长安进逼,焚烧了汉朝的回中宫,前锋部队甚至逼近了甘泉宫,长安已经近在咫尺。

汉文帝在匆忙之下,从上郡、北地和陇西等地四处调兵,紧急驰援长安。老上单于眼见汉朝军队已经完成集结,而且自己也劫掠了大量的物资和财物,再打下去并没有必胜的把握,就从容不迫的主动后撤了。

当时,汉朝集结的数十万军队,竟然不敢追击已经深入到汉朝腹地的十余万匈奴骑兵,眼睁睁目送其安全撤退。

此后,匈奴基本上开始年年南下抢掠,特别是云中郡和辽东郡两处,几乎就成了匈奴袭扰西汉的窗口。

而西汉,在“文景之治”下,对内继续保持着与民休息和无为而治的方针,对外继续保持着对匈奴的和亲之策和防御态势。

四、第一次分裂

巅峰时期的匈奴,始终都保持着对中原王朝的军事主动权,凭借着他们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不断侵扰中原王朝,简直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

但是,西汉毕竟疆域广大,生产力发达,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后,到汉武帝登基时,汉朝已经走过了六十年。而且,通过“文景之治”与民休息,不仅恢复了生产力水平,军事实力也得到了提升。

基于此,汉武帝决心结束长期以来对匈奴的守势,转而采取积极主动的攻势。

公元前年,“马邑之战”的爆发,标志着汉匈之间正式全面开战。汉武帝经过充分的准备后,终于拉开了反击匈奴的序幕。经过数十年的战争中,虽然西汉损失惨重,但匈奴更是彻底被击溃并退回到了大漠。

期间,匈奴的政局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单于在匈奴内部的权威出现大幅度下降。之前暗藏的各种矛盾也趋于表面化,上层在围绕单于的继承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而针对匈奴的内部矛盾,西汉王朝也进行积极的干涉,通过拉拢和瓦解等手段,加速了匈奴的分裂和内乱。说实话,打仗我不行,政治你不行!

公元前60年,匈奴虚闾权渠单于死后,匈奴内部出现分裂,甚至存在了五大单于并立的局面。最后,发展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相互攻伐,导致了匈奴的第一次大分裂。

公元前53年,呼韩邪单于选择归附汉朝,史称为南匈奴。他们为大汉王朝戍守边关,逐渐和汉族等民族融合。据《汉书·匈奴传》记载:

呼韩邪单于款五原塞,愿朝三年正月。朝天子于甘泉宫,汉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

在汉朝和南匈奴的联合打击下,北匈奴只得西迁以避其锋芒。在打败了大宛等国后,成为当时西域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继续对汉朝虎视眈眈。

五、第二次分裂

公元前36年,汉元帝派遣西域都护府甘延寿和陈汤为正、副使出使西域,寻机消除北匈奴的威胁,通畅丝绸之路。

陈汤发现,尽管北匈奴称霸于西域地区,但郅支单于太过于剽悍残暴。而且,北匈奴并没有坚固的城池驻守,也没有善于使用强弩的军队,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更是非常紧张。

但是,正使甘延寿在没有得到朝廷的旨意前,不敢做主贸然发兵。无奈之下,陈汤只得假传圣旨,调集汉朝的屯田部队和车师等国的兵员,大张旗鼓地向北匈奴进攻,吸引了更多的西域小国予以支持。

最终,陈汤一举击败了北匈奴并砍下了郅支单于的头颅。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陈汤在击败北匈奴后向汉元帝上疏乞罪: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话,在两千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依然令人热血沸腾,犹雷在天。处死了坚决与汉朝为敌的郅支单于后,匈奴又一次遭受了重创,而汉匈关系也从此走向了缓和。

在经历了王莽篡权和农民起义等一系列混乱后,刘秀终于建立了东汉政权。与此同时,匈奴中的反汉势力又一次重新抬头,导致了匈奴的第二次大分裂。南面的匈奴归顺汉朝,北面的匈奴继续与汉朝为敌,就像第一次分裂一样。

汉明帝时,汉军终于对北匈奴发起攻击,并且一路追赶到了天山一带,顺势夺取了新疆的哈密。

91年,东汉再次出击北匈奴,在阿尔泰山一带大败北匈奴主力。这样,已经无法继续在漠北的蒙古高原立足,北匈奴只得选择退出蒙古高原,向西逃窜和迁徙。至此,东汉对北匈奴的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据《后汉书》记载:

匈奴不知所踪。

六、历史影响

(一)南匈奴

北匈奴西迁后,南匈奴继续臣服于汉朝。一直到了东汉末年,趁着中原王朝再次陷入战乱之际,南匈奴也想在此时趁乱自立。

统治北方的曹操很快就击败了南匈奴,他们只得完全归附于曹魏势力。为了彻底吞并匈奴,曹魏实行了分化管理之策,将南匈奴划分为五部。

到了西晋时期,在八王之乱后,南匈奴五部的都督刘渊(字元海),起兵反叛并占领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在中原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匈奴汉国。之后,改名为赵国,也就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前赵国。

刘渊改变了自曹操以来对匈奴五部的统治方式,重新恢复了匈奴传统的旧制,也进一步把中原推向了战争漩涡当中。据《晋书》记载:

或篡通都之乡,或拥数州之地,雄图内卷,师旅外并,穷兵凶于胜负,尽人命于锋镝,其为战国者一百三十六载,抑元海为之祸首云。

年,匈奴单于赫连勃勃在河套地区建立了夏国。为了和西夏进行区分,历史上习惯将其称为“胡夏”。

年,建国二十余年的胡夏就被北魏政权消灭。之后,大部分匈奴人被迁入中原内地,完全融入了汉族。从此,南匈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消失在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二)北匈奴

被东汉击败后,北匈奴开始进行西迁,进入到中亚地区,开始寻求另外的生存机会。

锡尔河流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形成中亚地区的主要流域。在汉朝时,这里被称为康居国,被迫西迁到此的北匈奴,开始在这里定居。生性野蛮的匈奴人,在中亚落脚后就开始了疆域的扩张。据《北史》记载:

在康居西北,去代一万六千里。先是,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王忽倪,已三世矣。

《北史》中这段记录,是说在年时,位于中亚地区的阿兰国,派遣使节来到北魏,声称匈奴灭其国已经三代了。而三代的时间,基本就是七八十年,推算回去,其灭国大致在公元年左右。而这个时间,与《欧洲史》中的记录完全一致,可以相互印证。

北匈奴凭借在阿兰国的休整,逐渐恢复了实力,有了进一步扩张的底气。

年,匈奴单于巴兰姆伯尔率军渡过顿河,向东哥特人发动了进攻。之后,又开始攻击西哥特人,还渡过了德涅斯特河。

这样,随着匈奴人的西迁,不仅打乱了亚洲的秩序,就连欧洲的秩序也深受其影响。因为,迫于无奈的东、西哥特人,只得向西南渡过多瑙河,迁入到罗马帝国进行避难。看来,匈奴人打仗的确有一套!

匈奴人没有停止自己抢掠的步伐,一支渡过多瑙河,开始袭扰哥特人,甚至是罗马人。而另一支,开始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攻占了爱德沙城,侵略南俄罗斯草原并在此大幅增加了人口规模。

在得到稳固的疆域后,以匈牙利平原为依托,逐渐形成了匈奴帝国。想来也可笑,在中国丢掉的尊严,从中亚和欧洲找补回来了。

匈奴大单于阿提拉独自掌权后,开始发起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主要集中在北欧和东欧方向,不仅有许多的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投降。甚至于,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竟然被匈奴人赶到了英伦三岛上。

至此,匈奴帝国的疆域达到了东至里海,北到北海,西抵莱茵河,南连阿尔卑斯山。

大单于阿提拉在准备充分后,终于将扩张的目标选定为西罗马帝国。匈奴人一贯的传统就是要求对方和亲,当年对待西汉王朝如此,现在对待西罗马帝国也是如此。

年,阿提拉派使者来到罗马,要求迎娶西罗马帝国皇帝的妹妹荷诺利亚公主为妻。不仅如此,他还要求西罗马帝国交出一半的国土,作为公主的嫁妆。

如此过分和无理的要求,无异于是对西罗马帝国的羞辱,自然遭到了拒绝。匈奴人以此为借口,开始向西罗马帝国出兵。

面对如此野蛮和强大的敌人,罗马人摒弃前嫌,一同对付匈奴强盗并将其赶回了莱茵河一带。

两年后,阿提拉率领匈奴军队越过了阿尔卑斯山,终于攻入意大利境内。不过,长途远征的匈奴军感染了瘟疫,只得答应罗马人的求和,带着抢劫的财物满载而归。

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大单于之位而产生了内讧。终于,被匈奴长期压迫和欺凌的其他国家和民族纷纷开始反抗,匈奴国很快就彻底衰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不过,匈奴人在沉寂了七百年后,实现了又一次的卷土重来。作为匈奴的直系后裔,蒙古人就几乎攻占了整个亚欧大陆。

迄今,匈奴的后裔还有很多存世,基本分布在亚欧大陆,今天的中国、匈牙利、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都有大量匈奴的后裔。

原创作者:文史不假,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匈奴的崛起和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