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上篇中,已经给大家完整介绍了伊朗两千多年的早期历史。其中,波斯人在伊朗土地上创造了文明繁盛的波斯帝国和波斯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历史的多样性,以及影响了后世中西亚文明的发展历程。
波斯第一帝国极盛时期而在阿拉伯人灭亡波斯之后,伊朗高原就成为了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波斯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相互交融,波斯人也逐渐被伊斯兰化。
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说伊斯兰化后的伊朗又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以及在波斯帝国灭亡后,伊朗历史上又诞生了哪些声名显赫的大帝国。
阿拉伯帝国下的伊朗
上一期我们说到在公元年,萨珊波斯的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被阿拉伯人打败之后,在逃亡过程中被奴隶刺杀而死,波斯第二帝国也随之终结。
而伊嗣俟三世的儿子卑路斯此时在中国唐朝请求援军,但被唐高宗以路途遥远为由拒绝。不过,卑路斯并没有放弃复国的打算,在被唐朝拒绝后,他得到了居住在今天阿富汗地区的吐火罗人支持,开始了他的复国运动。
之后,卑路斯率领着吐火罗人一直在和阿拉伯抗衡,甚至还一度攻入波斯故地,差点完成了波斯的复国。不过卑路斯还是抵挡不住阿拉伯人的反攻和东侵,最终阿拉伯军队占领了中亚地区,和唐朝西域形成了接壤之势。
阿拉伯帝国和唐朝边境当时阿拉伯人的精锐力量主要集中在西方,以攻打拜占庭帝国控制下的埃及和两河流域地区为主,东侵的阿拉伯人在面对盛唐控制下的中亚地区基本上采取打了抢、抢了就退的*策,这让唐王朝也越来越不满阿拉伯人。
于是在公元年,波斯王子卑路斯再次向唐朝求援,这一次获得了唐高宗的同意,唐王朝在今天阿富汗地区和伊朗东部成立了波斯都督府,立卑路斯为都督,又在第二年册封卑路斯为波斯王,让他节制中亚各地,受唐朝后勤支持,以抵抗阿拉伯人的东侵。
此后,卑路斯这个大唐波斯王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军事斗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伯在西方的战事逐渐取得胜利,军队一波接一波赶往阿富汗进攻波斯都督府。
最终在公元年,波斯都督府被阿拉伯人攻克,卑路斯带领一众波斯遗民逃到了长安。而唐高宗并没有责怪卑路斯的抵抗失败,还为这些波斯人在长安和洛阳规划了波斯人社区,让他们定居下来。
四年之后,卑路斯在洛阳去世,被葬于洛阳的波斯王陵,波斯复国运动就此告终,整个伊朗高原也完全被阿拉伯人所统治。
波斯王子卑路斯关于阿拉伯人的征服和统治,我在阿拉伯帝国篇中有过细说,这里咱们就主要站在伊朗的角度上,说一些对此后伊朗历史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
在当时被阿拉伯人征服的地区,他们给了被征服的民族两种选择:
第一,改信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可以不用向*府缴税。
第二,继续保持原来的宗教信仰,但是每年要向*府缴纳一定的税款。
其实,在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前期,阿拉伯的税额远比拜占庭和波斯帝国的税额低得多。所以一开始,很多被征服地区的民众都比较愿意缴纳一定的税款,以保留原来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惯。
但是随着倭马亚王朝的统治机构逐渐庞大臃肿,*府开支越来越大,而且王室生活越来越奢侈,逐渐开始加征赋税,导致很多异教徒被迫放弃原来的信仰,成为了穆斯林。这期间,许多原本信仰拜火教的波斯人也逐渐改宗了伊斯兰教。
这些改宗了伊斯兰教的外族人又被阿拉伯人称之为“麦瓦利”,他们虽然被免除了纳税的义务,但是在*治上毫无特权,不能担任帝国内的任何官职。
随着改宗伊斯兰教的波斯人越来越多,而且波斯人所处的伊朗高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许多麦瓦利波斯人越来越富有,他们逐渐想要谋求*治上应有的地位。
特别是在伊朗高原东部呼罗珊地区的波斯人,他们不仅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西段(中国至欧洲),还控制着南段丝绸之路(中国至印度),成为阿拉伯帝国内最为富有的麦瓦利,也是最想染指*治利益的群体。
唐代丝绸之路然而倭马亚王朝的统治阶级不仅没有对麦瓦利阶级放权,相反在和什叶派的斗争中,因为军事经费吃紧,再加上王室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开支,开始了对麦瓦利阶级收税,更加导致了麦瓦利波斯人的不满。
于是在公元年,在波斯东部呼罗珊地区,一个叫阿布·穆斯林的麦瓦利,以减轻赋税为口号发动了反对倭马亚王朝的起义,史称呼罗珊起义,并得到了什叶派的大力支持。
同时,穆罕默德叔父的玄孙阿布·阿拔斯也在阿拉伯半岛发动起义,主张哈里发职位应由哈希姆家族成员来担任,并公开宣布自己是穆斯林的救世主。
而阿布·穆斯林早年间在麦加朝觐时,就与阿拔斯家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于是他带领着波斯起义军转而效忠阿拔斯,在公元年帮助阿拔斯灭亡了倭马亚王朝,成为了阿拔斯王朝的第一开国元勋。
另外,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第二年,阿拉伯和唐朝之间爆发了一场大家所熟知的战争——怛罗斯之战,唐朝战败,大批工匠被俘虏,中国的造纸技术也被这批工匠带到了阿拉伯,由此开始向西方传播。
这一战的中国指挥官大家都比较熟悉,就是唐朝名将高仙芝,但很少有人知道阿拉伯军队的指挥官并不是阿拉伯人,而是作为阿拔斯王朝开国元勋的波斯人——阿布·穆斯林。
阿布·穆斯林所以在阿拔斯王朝的建立和对外征服过程中,波斯人的功劳首当其冲,这让波斯人成功取得了*治上的地位,此后数个阿拔斯王朝的宰相都是波斯人出身,特别是在国家军事层面上,大多数的高级将领都是波斯人,甚至连哈里发的近卫军也全由波斯人充当。
可以说,整个阿拔斯王朝在名义上是阿拉伯人自己的王朝,实际上则是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共同统治下的帝国。
不过也正因为波斯人在整个帝国统治阶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威胁到了哈里发的统治地位,此后阿拔斯王朝一边借助波斯人征服世界,一边又想尽各种办法铲除在*治权力核心的波斯贵族。
比如说,在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统治时期,曼苏尔就以铁腕手段铲除了以阿布·穆斯林为代表的一批波斯开国元勋;第五任哈里发哈伦在位时期,又铲除了垄断宰相*权同时又是帝国内最为富有的波斯巴尔马克家族。
到了第八任哈里发穆塔西姆时期,为了清除对哈里发威胁最为强大的波斯近卫军,他提拔了一批突厥人组建新的近卫军——古拉姆卫队,并且为了躲避波斯人的势力,还带着这支近卫军将首都从巴格达迁到了萨迈拉。
突厥士兵穆塔西姆之所以提拔突厥人,是因为他母亲出身突厥奴隶,另外当时突厥人被唐朝击败开始西迁,刚到西亚地区的突厥人地位都比较底下,被很多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买回家当奴隶。
所以,穆塔西姆认为这些地位底下的突厥人没有任何背景势力,比较容易驾驭,还可以帮助他把军事权力从波斯人手中夺回来,可是他万万低估了突厥人的野心。
在他迁都之后,没有波斯人帮忙制衡突厥人,导致突厥人的势力快速增长失去了控制,穆塔西姆以及后来的哈里发都成为了突厥人的傀儡,甚至还有两位哈里发被突厥将领挖去眼睛,废为庶人。
而且阿拉伯帝国自建国以来一直实行伊克塔制,这个有点类似于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和中国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这种制度在早期王权强大的时候,是可以起到开疆扩土和屏藩王室的作用,但是随着地方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大,国家就很容易面临分裂的局面。
到了阿拉伯帝国中后期,这种制度的弊端逐渐凸显,各地总督不断自立建立新的国家,其中波斯总督萨法尔就在公元年宣布独立,在伊朗东南部建立了波斯萨法尔王朝。
阿拉伯帝国的分裂而此时的哈里发只是古拉姆卫队控制下的傀儡,许多平叛战争都要依靠突厥人,于是逐渐形成了一支名为“马穆鲁克”的突厥军事贵族集团。
这些突厥人在平叛过程中又取代当地的割据*权,重新建立新的突厥国家,伊朗地区的萨法尔王朝就在公元年,被马路穆克出身的突厥将领阿尔普特勒所灭。随后,阿尔普特勤又在伊朗建立了突厥化的伽色尼王朝。
此时,在整个中西亚地区诞生了多个独立的突厥化国家,不过这些国家的君主称自己为苏丹或埃米尔,这两个称呼都是“总督”的意思,以表示他们仍旧尊奉哈里发为名义上的领袖。
不过,这时候的哈里发早就类似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一样,名存实亡,西亚和伊朗的历史也进入了突厥化时代。
突厥化和蒙古化时代的伊朗
在突厥化时代,扮演“奉天子以令诸侯”的角色是塞尔柱突厥帝国,塞尔柱苏丹不仅直接控制了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而且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11世纪期间征服了许多苏丹和埃米尔,又使中西亚大片土地重新归于统一。
塞尔柱帝国极盛时期到了年,在中国东北的女真人崛起,契丹人被打败,契丹贵族耶律大石率领着契丹遗民迁徙到西域地区,在这里建立了西辽,成为了塞尔柱帝国东边的邻居。
西辽立国之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和塞尔柱帝国为争夺中亚地区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年,塞尔柱战败,中亚地区已经突厥化的花剌子模王国脱离塞尔柱,成为了西辽的附庸。
此后,花剌子模在西辽的扶持下,成为了西辽对外扩张的排头兵,迅速在中亚地区崛起。在年的赖伊之战中得到了阿拉伯哈里发的支持,打败了塞尔柱苏丹,占领了伊朗地区。又在年,打败占据印度河流域的突厥古尔王朝,将阿富汗地区据为己有,发展成为了中亚的一个强国,史称花剌子模帝国。
此时的塞尔柱帝国东边遭到花剌子模和西辽的侵略,西边又遭受欧洲十字军的进攻,内部各地民族又不断爆发独立战争,整个帝国也分崩离析,许多刚独立出来的小王国都转而臣服于花剌子模。
公元年,已经成为强国的花剌子模和宗主国西辽撕破了脸,打败了西辽,将西辽的势力逐回到中国的新疆地区,而且控制了丝绸之路上许多重要的城市。也因为当时花剌子模占据了包括古代波斯本土在内的大片土地,所以一些国家的史书上也会称花剌子模为“中古大波斯”。
花赖子模王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北方的蒙古草原上,成吉思汗铁木真完成了对蒙古各部的统一,成吉思汗为了打通对外的商贸关系,在年派遣使者与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订立了通商条约,随后就派出一支由人和头骆驼组成的蒙古商队,携带大批金银珠宝前往花剌子模通商。
可是当蒙古商队刚进入花剌子模境内的讹答剌儿(今哈萨克斯坦西北地区),当地总督见财起意,诬指蒙古商队是间谍,将其全部屠杀,并侵吞了商队的所有财产和骆驼。
此事传回蒙古后,成吉思汗本想和平解决,再次派遣两位使者去花剌子模,指责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背信弃义,要求他交出凶手,但是摩诃末拒绝了成吉思汗的要求,还将蒙古的两个使者剃光胡须,驱逐出境。
这一系列的事情和过程被称之为“蒙古与中古大波斯外交和商贸事件”,其结果成为了蒙古西征的导火索。
暴怒的成吉思汗缓和了对金国女真人的战争,开始将兵力集结于西线,准备西征花剌子模以洗刷耻辱。
在年,蒙古灭亡西辽之后,正式与花剌子模接壤,在第二年就开启了蒙古第一次西征。
蒙古第一次西征公元年,成吉思汗率领由蒙古人和畏兀儿人组成的十万大军(波斯史书上记载为80万),亲征花剌子模。
虽然当时花剌子模拥有40万大军,但是军队组成成分复杂,波斯人、突厥人、阿拉伯人之间互不相属,根本不能有效的组织一场与蒙古西征军的决战,只能闭门守城,抵抗蒙古大军。
当时蒙古人在长期和中原作战过程中,继承和吸收了大量的火器技术和攻城器械,这对于当时西方来说是高科技式的碾压。
中古时代的西方城池防御工事本来就没有中国的城池防御坚固,蒙古人从中原带来的抛石器、床子弩、火炮、加长云梯等等攻城器械,面对城墙防御薄弱的中西亚城市,不善长攻城的蒙古骑兵突然也变得攻城掠地,无所不能。
而且蒙古军队只要遇到有抵抗的城市,在攻城之后必定屠城,除了工匠被带回蒙古,以及留下未超过车轮高的小孩外,其余人口基本被屠戮殆尽。根据波斯编年史中的记载,在成吉思汗西征的五年中,中亚地区死亡人数就超过了一千五百万人。
成吉思汗而花剌子模王朝覆灭后,蒙古人并没有在波斯地区建立统治机构,只是完成了复仇和掠夺就撤军了。
就在蒙古撤军的空档期间,伊朗西部被信奉伊斯兰教阿萨辛派的波斯人占领,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木剌夷国,又称伊玛目王朝。
这个阿萨辛派是什叶派分支伊斯玛仪派的又一个分支,其*教行为非常极端,经常搞暗杀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刺客,潜入到世界各地刺杀*敌,特别是欧洲基督教的红衣大主教们是他们刺杀的首要目标。所以在西方,“职业刺客”一般都会被认为是波斯的产物。
到了年,成吉思汗之孙蒙哥继位为蒙古大汗,木剌夷国经常袭击蒙古商队,并有消息称大批阿萨辛刺客已进入蒙古准备刺杀蒙哥。
所以在年,蒙哥汗又开启了对西亚的征服,史称蒙古第三次西征,蒙哥让他的弟弟旭烈兀为统帅进攻西亚,而他自己亲率蒙古大军进攻中国南宋,准备吞并中原。
旭烈兀西征不仅再次横扫中西亚,灭亡了木剌夷国,还攻破了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巴格达,进行了一次疯狂的屠城,80万阿拉伯人被屠杀殆尽,连阿拉伯末代哈里发穆斯塔尔也被抓住,让马来回践踏致死,历时六百多年的阿拉伯帝国正式终结。
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旭烈兀率军进攻埃及,但受到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强烈抵抗并没有成功,并且就在这个时候传来了蒙哥攻打钓鱼城战死的消息,旭烈兀就率军回到波斯地区支持忽必烈称汗,忽必烈为了报答旭烈兀的支持,将波斯地区封给他,建立了伊尔汗国(或称伊利汗国),伊朗的历史也进入了蒙古时代。
伊尔汗国建立之后,为了稳固在伊朗的统治,不仅给予波斯人优待,而且还将波斯拜火教奉为国教,使得蒙古人成为了更像波斯人的波斯统治者。
但是为什么说蒙古人比波斯人更像波斯人呢?这是因为当时许多波斯人已经放弃了他们古老的拜火教传统,大多数人已经接纳并习惯了伊斯兰教,已经很难在改回拜火教的信仰。
所以,伊尔汗国的统治者也逐渐发现了这个问题,到了年,第七位君主合赞汗在位时期,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皈依伊斯兰教,自己“合赞汗”称呼也改为了“马合木苏丹”,这标志着伊尔汗国的蒙古人正式被伊斯兰化。
并且马合木还让他的宰相拉施特编纂了著名的《史集》一书。这本书是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著作,书中内容包含了当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历史起源、*治制度、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等各方面。至今,《史集》一书也是所有历史学者的必读书单之一。
伊尔汗国鼎盛时期伊尔汗国的国势似乎和所有蒙古*权一样,到了14世纪之后,蒙古人在世界各地的统治逐渐衰落,伊尔汗国内部不断爆发民族起义,而且和同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察合台汗国为争夺中亚经常爆发战争。
伊尔汗国和察哈尔汗国为了应付诸多战争的需要,吸收了大量突厥人加入军队,这让突厥人又再次获得了兴盛的机会,成为了蒙古帝国中的贵族阶层。
由此,蒙古人和突厥人之间不断融合,许多蒙古人也逐渐被突厥化,在这些突厥化的蒙古人中就诞生了一位成吉思汗式的人物——帖木儿,成为了正统蒙古人在西亚统治的替代者。
帖木儿帝国的征服和什叶派的兴起
年4月9日,在撒马尔罕南部的渴石城,一个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家庭中诞生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一生下来双手就沾满了鲜血,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一代“屠夫”——巴鲁刺思·帖木儿。
帖木儿的父亲塔刺海是成吉思汗后代之一的巴鲁刺思部贵族,但是巴鲁刺思部在中亚当地和突厥人长久混居杂交,逐渐被突厥化,他们在外形上和习俗上更像高加索人种。而帖木儿的母亲特吉娜是波斯著名学者萨德尔的女儿,其祖上根源可以追溯至古波斯王族。
所以,帖木儿的出身其实是比较高贵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些人总是喜欢把帖木儿的故事,塑造成从一个偷羊小贩奋斗成为一代帝王的逆袭传奇。
帖木儿帖木儿早年继承父亲的爵位,成为了巴鲁刺思部的千户长,忠于东察合台的河中总督也里牙思火者。
在年的某一天,也里牙思火者在撒马尔罕搜寻美貌少女送给东察合台大汗,引起了当地宗教界的不满,也里牙思火者就逮捕了一批当地宗教领袖,帖木儿为他们求情无果后,强行释放了被囚禁的宗教首领。
这一事件让帖木儿得罪了河中总督也里牙思火者,而且也里牙思火者还是东察合台大汗秃忽鲁帖木儿的儿子,大汗盛怒之下发布追捕令缉拿帖木儿,帖木儿随即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
帖木儿最先逃往阿富汗,投奔他的大舅子米里忽辛,二人组建了一支雇佣军,活跃于阿富汗和伊朗东部一带,帮助各地地方官镇压人民起义。也正是在这一期间,帖木儿的脚受箭伤成为了瘸子,因此有了“帖木儿兰”的绰号,意为“跛足帖木儿”。
帖木儿的脚虽然瘸了,但是他的人生却开启了新的篇章。短短几年时间,帖木儿和米里忽辛的军队逐渐发展壮大,两人的事业也从帮别人打工变成了自己创业。
二人率军打回了河中地区,驱逐了东察合台总督也里牙思火者,自己统治了河中地区。但是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君主,帖木儿和米里忽辛之间也为此发生了矛盾,两人转而开启了内斗。
帖木儿帝国的扩张年,帖木儿成功火并了米里忽辛,建立了帖木儿帝国。在制霸河中地区以后,帖木儿的野心开始迅速膨胀,而且他还深谙蒙古人恐怖征服的有效性。
在之后持续近30年的对外征服过程中,帖木儿如同当年西征的蒙古人一样,走到哪杀到哪,以圣战名号,大肆屠杀异教徒和抵抗者,总共造成了近万人的死亡,先后征服了阿富汗、伊朗、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还入侵了东欧地区,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庞大帝国。
到了年,如日中天的帖木儿扣押了各国使节,其中就包括明朝与奥斯曼帝国的使者,表示对所有国家宣战,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国土扩展。
年,帖木儿进攻印度德里苏丹国,攻陷其首都德里,在德里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屠城,超过10万人被杀,头颅还被帖木儿割下堆成了一座金字塔。
占领印度北部之后,帖木儿又率军进攻埃及的马穆鲁克王朝,占领了其控制下的两河流域地区,并在大马士革再次屠城,又在这里堆建了一座人头金字塔。
年春,帖木儿动员10万大军进攻正处在上升阶段的奥斯曼帝国,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被俘,帖木儿将他带回首都撒马尔罕当做板凳对待,成为帖木儿的人肉椅子。
在此期间,明朝爆发了靖役之难,帖木儿认为这是进攻中国的绝佳机会,随即暂停了对奥斯曼的继续征服,回师撒马尔罕,停止了对明朝的朝贡,筹备了80万大军和七年的粮草,以备东征之用。
15世纪初的的明朝和帖木儿帝国而刚取得胜利的永乐皇帝朱棣也得知了该消息,命令甘肃总兵宋晟加强守备力量,随着准备迎战帖木儿。
就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年事已高的帖木儿突然染上了疟疾,开始卧床不起,在年逝世,终年69岁,两个强大的亚洲帝国可能发生的激烈碰撞也就此戛然而止。
帖木儿死后,王室之间为争夺权力,内斗十分严重,帖木儿帝国也随之分裂,远征明朝的计划也就自然破产了。反倒是明朝在年到年间,永乐帝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多次到达帖木儿帝国,前来宣扬国威。
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迅速瓦解,早年被帖木儿所征服的土库曼人乘机独立,在年复兴了他们之前的国家——黑羊王朝,并夺取了伊朗西部和两河流域地区,代替了帖木儿帝国,成为了西亚的伊斯兰大国。
但是黑羊王朝统治极为短促,前后总共21年的时间,就被另一个同为土库曼人建立的白羊王朝所取代,而白羊王朝的成功离不开一个激进的宗教组织——萨菲教团。
西亚和北非的什叶派与逊尼派分布情况萨菲教团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一个分支,他们宣传要用武力迫使所有穆斯林都皈依什叶派。这个好战的教团在15世纪中叶与白羊王朝建立联盟,并帮助白羊王朝成为了伊朗的新主人。
在白羊王朝的统治上层,除了土库曼贵族外,还有作为萨菲教团领袖的萨法维家族。萨法维家族是库尔德人,而库尔德人是波斯人和米底人融合形成的后代,所以库尔德人一般也以波斯人自居,也是当今伊朗的主体民族。
在白羊王朝期间,土库曼贵族忌惮萨非教团的势力太过于强大,于是有意无意的故意打击库尔德人和萨非教团,导致双方的合作关系彻底破裂,转而爆发了战争。
年,萨非教团的团长海达尔在和白羊王朝的战争中战死,他年仅一岁的儿子伊斯玛仪一世被被推举成为新团长。
伊斯玛仪从小生长在军旅,使他极具军事天赋,在他15岁那年,他将长期跟随他的七个土库曼人部落编组为一支新军,因为这支部队头戴红帽,因此被称之为红帽军。
伊斯玛仪一世率领的红帽军在年,伊斯玛仪率领红帽军联合阿塞拜疆和土耳其民兵,打败了白羊王朝,占领了大不里士,建立萨法维王朝,史称波斯第三帝国。
伊斯玛仪一世虽然年纪尚小,但是*治手段极为高明,他自称是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的后代,再加上萨非教团的影响力,让他获得了一大批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追随者。
另外,伊斯玛仪还自称是萨珊王朝的后裔,而且将“苏丹”的称呼改回了波斯帝国时期君主的“沙阿”称呼,标榜自己是波斯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因此又获得了广大波斯人的支持。
之后,伊斯玛仪一世以什叶派圣战为口号,迅速扩张,占领了伊朗大部分地区和两河流域,甚至连信仰基督教的格鲁吉亚也宣布臣服于萨法维王朝。
为了重现波斯帝国的荣光,伊斯玛仪一世将目光转向波斯呼罗珊地区,与以逊尼派为正统的布哈拉汗国展开作战,并成功占领了整个伊朗高原,恢复了波斯帝国的东部疆域。
之后,伊斯玛仪率领红帽军转战西方的奥斯曼帝国。双方在此前就各种冲突不断,特别是在宗教上,奥斯曼信奉逊尼派为国教,这是萨法维波斯所不能容忍的。
在年,双方在高加索山区爆发了一场大战——查尔迪兰战役,也由此开启了两个伊斯兰帝国长达41年的拉锯战。
查尔迪兰战役中的奥斯曼火炮在这场大战中,善战的伊斯玛仪由于轻视了奥斯曼火炮的威力,导致自己引以为傲的红帽军团在奥斯曼火炮的覆盖之下变得狼狈不堪,其战争结果是萨法维王朝大败。也因为此役惨痛的失败,导致伊斯玛仪从此一蹶不振,在年,年仅38岁就离开了人世。
伊斯玛仪一世去世后,什叶派追尊他为赛义德,大概类似于基督教中的“圣人”之意,史学界也认为他是“真正的波斯什叶派国家的缔造者”。
在伊斯玛仪去世后,帝国迅速受到东边的布哈拉和西边的奥斯曼夹攻,波斯第三帝国丧失大片土地,而且君主权力还被国内土库曼权臣架空,宫廷*变频发,萨法维王朝也迅速衰落了下去。
直到年,萨法维的第五任君主阿巴斯大帝继位后,才将萎靡不振的波斯第三帝国重新推向了盛世。
波斯帝国的最后荣光
阿巴斯一世在各种宫廷*变和阴谋中长大,深知掌握权力的重要性,所以在他继位之后,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策,通过割让领土的方式与奥斯曼和布哈拉达成和议,取得了外部环境的稳定,然后开始了对内*的改革。
阿巴斯一世他变法的第一步就是铲除了威胁自己统治的土库曼权臣,以及镇压了各地的反叛势力,然后又迁都到伊朗高原中部的伊斯法罕,一是为了躲避奥斯曼的兵锋,二是离开由土库曼人占主导的大不里士,最终把朝*大权牢牢抓在了自己的手里。
第二步,改革宗教*策。阿巴斯停止了自萨非教团建立以来迫害逊尼派的做法,用温和的方式让逊尼派和波斯拜火教信徒慢慢改宗什叶派,伊朗在阿巴斯在位时期也彻底成为了一个什叶派占主导的穆斯林国家。
第三步,改革经济*策。阿巴斯还主动接纳了此时因新航路开辟,从欧洲远道而来的葡萄牙人和英国人,与他们合作发展贸易,使得波斯的商业和手工业繁荣了起来,资本主义萌芽也开始在伊朗出现,新都伊斯法罕变得及其繁荣,有伊朗谚语称之为“伊斯法罕,天下之半”。
第四步,改革外交*策。阿巴斯不仅和葡萄牙人与英国人做生意,而且一改东方王国一贯的保守性,主动派出使者前往欧洲各国学习,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并寻求盟友一起夹攻奥斯曼帝国。
第五步,改革军事*策,这也是阿巴斯改革内容中最重要的一点。阿巴斯向欧洲购买了大量的先进火枪和火炮,并聘用英国航海家安东尼·雪利为教官,训练出了一支比奥斯曼军队还要现代化的波斯陆军。
在阿拔斯一系列的改革下,萨法维王朝又从灭亡的边缘重新走向强盛,并且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阿巴斯修建的伊斯法罕国王广场阿巴斯一世在继位初期为了改革内*,隐忍多年,割让了大量领土给奥斯曼和布拉哈,现在重新强盛起来的波斯第三帝国要开始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自年起,阿巴斯开始向东发起进攻,对付布哈拉汗国和印度莫卧儿帝国。面对波斯新军,布哈拉和莫卧儿的军队节节败退,阿巴斯最终成功收回了曾经丢失的东方领土。
在东方战场上取得胜利后,阿巴斯没有急于进攻奥斯曼,而是带军南下,用武力收回了葡萄牙人占领的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使萨法维王朝重新掌握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在稳固了后方之后,年阿巴斯正式对奥斯曼宣战。而此时奥斯曼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双方持续了十年的战争,最终奥斯曼战败,归还了曾经占领的大不里士、阿塞拜疆等地区,并且承认了战争中被波斯占领的高加索地区也归属波斯。
但阿巴斯一世并没有停止对奥斯曼东方领土的觊觎,在年又再次出兵攻打奥斯曼,占领了包括巴格达、巴士拉在内的整个两河流域地区,将萨法维王朝推向了极盛时期,阿巴斯一世的大名也远播欧洲,被欧洲人称之为“阿巴斯大帝”。
萨法维王朝鼎盛时期但是阿巴斯一世在年去世之后,他的继承者们都是一群无能之辈,基本上都是那种整日不理朝*、长居后宫、还酷爱吸食鸦片的昏君,而且一个比一个昏庸,一个比一个无能。
也正是因为后继的波斯沙阿们极度无能,导致萨法维王朝迅速走向衰败,周边邻国自然没有放弃这个好机会,奥斯曼、莫卧儿、俄罗斯、布哈拉等国相继而来,不断侵占波斯的领土。
到了王朝后期,信仰逊尼派的阿富汗地区常年发生叛乱,而波斯统治者为了稳定阿富汗的局势,大肆捕杀逊尼派信徒,更加激起了阿富汗人的反抗。
年,阿富汗贵族米尔维斯·霍塔克宣布起义,在坎大哈地区建立霍塔克王朝,正式反抗波斯的统治。
到了年,米尔维斯的儿子马赫穆德继位后,攻陷了伊斯法罕,逼迫沙阿塔赫马斯普二世逊位,马赫穆德正式成为波斯的新统治者。
不过因为马赫穆德的统治太过于残暴,他在伊斯法罕大肆屠杀什叶派信徒和萨法维王室成员,加之当地波斯人认为霍塔克王朝是阿富汗人的*权,并不承认它的合法性,所以各地发起了反抗马赫穆德的起义。
在众多起义军中,有一个叫纳迪尔沙的人,他出身于波斯呼罗珊地区,早年被卖为奴隶,后来加入了红帽军团,在红帽军中立下许多战功,成为了一个割据一方的军阀。
纳迪沙尔当各地反叛马赫穆德时,纳迪尔沙也在年重新推举被废黜的塔赫马斯普二世复辟,打着萨法维王朝正统的旗号,迅速吸收了各地起义队伍的归顺。
而且纳迪尔沙还是个军事天才,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不仅成功驱逐了阿富汗人,还收复了被奥斯曼和俄罗斯占领的土地,又成功入侵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将德里洗劫一空,由此在波斯树立了极高的威望,被后世称之为“波斯拿破仑”。
在年,萨法维末代君主阿巴斯三世去世,纳迪尔沙自立为王,建立了阿夫沙尔王朝,正式结束了波斯第三帝国长达年的统治。
阿夫沙尔王朝建立后,纳迪尔沙常年发动对外战争都取得了极大的胜利,利用掠夺来的财富在波斯大兴土木,一度重现了当年阿巴斯在位时期的波斯盛世。以致于后世的历史学家们认为:纳迪尔沙距离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足以匹敌英法帝国的现代化伊朗国家只差一步之遥,从而改变整个中东的未来。
而差的“这一步“就差在宗教*策上。纳迪尔沙年轻时是个什叶派信徒,但是他后来改宗了逊尼派信仰,在他统治时期对什叶派信徒进行经济上的剥削,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导致各地反抗不断,纳迪尔沙最后也被一伙密谋反叛的贵族给刺杀而死。
伊朗的民族分布情况之后,波斯彻底陷入了混乱状态,整个伊朗高原上各民族、各宗教、各军阀都纷纷建立割据*权,为日后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留下来极大的隐患。
半殖民地时期和走向近代的伊朗
在伊朗分裂时期,早期比较强盛的是库尔德人建立的赞德王朝,统一了波斯西部地区。后来,一支居住在伊朗东北部地区的土库曼人崛起,建立了恺加王朝,并最终完成了伊朗高原的再度统一。
恺加王朝建立于年,虽然在名义上统一了伊朗高原,但各地独立性依旧很强,宗教斗争不断,而且还彻底丢失了阿富汗和两河流域的土地,基本上奠定了今天伊朗的疆域范围。
在恺加王朝建立初期,西部不断遭到俄罗斯的入侵,东部也受到英国东印度公司殖民入侵的威胁,曾经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国,如今成为了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国家。
许多有识之士也意识到国家即将灭亡的严重性,和此时更东方的中国清*府一样,开始走上了救亡图存的道路。
伊朗版的《时局图》而在伊朗历史上扮演曾国藩角色的人名叫尼扎姆,他是恺加王朝外交部的秘书,早年间游访过欧洲各国,深知西方在工业革命后发生的巨大变化,他回国后就开始致力于西化改革,力图重新波斯的辉煌,史称尼扎姆新*。
年,尼扎姆开始实施改革。在军事方面,他整顿军队,解决军队内部纪律松散,苛刻军饷的问题;经济和民生方面,他减轻赋税,鼓励开办近代化工厂,同时又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前往欧洲学习先进知识;*治方面,他限制宗教势力和地方总督的权势,严格打击官僚贪污腐败的问题。一系列改革措施犹如伊朗版的“洋务运动”。
但也因为他打击贪官污吏,得罪了一大批官员,而且新办近代化企业,影响到了封建大地主的利益,最后被人诬告谋反,在年被处死,改革也彻底失败,让伊朗失去了最后的复兴机会。
尼扎姆死后,恺加王朝财*出现严重赤字,国王纳赛尔丁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在年与英国签署了著名的《烟草协定》。该协约规定,在未来的50年中,恺加王朝的烟草生产、销售和出口的垄断权都卖给英国人。
此协议一出,整个伊朗爆发了极大的反抗,因为伊朗人自萨法维王朝时期,葡萄牙人将烟草进入波斯后,大部分人都有吸食烟草的习惯,至今伊朗也是一个烟草人口大国,,烟草对于伊朗人来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伊朗人酷爱的水烟但是由于英国人垄断了烟草行业,可以低价购买波斯人种植的烟草,又抬高香烟价格向波斯人出售。
于是反对烟草协议的示威活动开始出现,各地工人、农民、宗教界、甚至国王后宫的嫔妃们都发出了反抗,各种罢工罢市,拒绝购买英国货等抗议活动不断,纳赛尔丁也被抗议民众杀死,继位的穆扎法尔丁迫于民众压力,不得不废止了该协定。
烟草抗议活动标志着近代伊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取得烟草抗议成功后,抗议活动并没有停止,而是转变为了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体,史称“波斯立宪革命运动”。
年,在群众的压力下,穆扎法尔丁宣布退位,太子穆罕默德·阿里继位并召开立宪会议,通过了《波斯宪法》,恺加王朝成为了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就在伊朗逐步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英国和俄罗斯肯定是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出现,于是在第二年就支持穆罕默德·阿里发动*变,解散国会和革命组织,废除了宪法。
此举引起了各地人民的不满,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农民起义也不断,不过穆罕默德·阿里凭借着俄罗斯的支持,最终还是整压了这些起义,复辟了恺加王朝。
近代伊朗丢失的领土此后,英国和俄国的入侵越来越严重,恺加*府能有效控制的地区仅限于伊朗高原中部地区,其余部分都成为了俄罗斯或者英国的势力范围,包括首都德黑兰都被俄罗斯人给控制。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伊朗虽然保持了中立国身份,但是俄罗斯、英国和奥斯曼土耳其为了争夺伊朗的油田,在伊朗土地上大打出手,类似于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爆发一样。
这种情况导致各地人民更加痛恨恺加*府的无能和不作为,在年,波斯骑兵指挥官礼萨汗发动军事*变,控制了*局。
同年,在经过了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同礼萨汗签订了伊朗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个平等条约,将此前俄国在伊朗所获得的全部特权和土地都归还给了伊朗。
同时苏俄还在协约中规定,如果伊朗不能依靠本国力量保护自己,以及伊朗被他国利用攻打苏俄,那么苏俄就将出兵帮助伊朗驱除敌人。
这个协约一出,礼萨汗就借助苏俄的压力迫使英国人退出了伊朗东部,彻底摆脱了英国的控制,并在此后的几年中,礼萨汗又镇压了各地外国扶植的地方势力,完成了伊朗民族的独立和统一事业。
礼萨汗年,伊朗议会授予礼萨汗独裁大权,同时正式宣布废黜恺加王朝,建立新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巴列维王朝,礼萨汗于次年正式登基加冕成为沙阿。
礼萨汗登基后,在伊朗推行了一些列现代化改革措施,比如要求全民穿着西装、建设铁路、开采石油、铺设电话线等等一系列措施,使得伊朗更进一步走向现代化。
另外,礼萨汗正式更名波斯的称呼为“伊朗”。其实“伊朗”这个称呼来源于雅利安语,自萨珊王朝开始,大多数波斯人就开始自称为伊朗人。在年,礼萨汗就对各国发出通知函,要求此后以“伊朗”代替“波斯”的称呼。
不过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礼萨汗是为了拉拢和纳粹德国的关系,因为当时希特勒标榜民族主义,认为雅利安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所以礼萨汗才会用雅利安语给国家更名。
这种说法的证据就是在二战爆发后,伊朗虽然宣布中立,但是依旧和德国保持贸易往来,还招聘了许多德国军官为伊朗训练士兵,并且在德国战败后,许多纳粹*首选的避难地也是伊朗。这就是电影《波斯语课》中纳粹军官为什么要学波斯语,逃往伊朗的原因。
巴列维与索菲亚王后也正是礼萨汗亲近纳粹德国的缘故,在年英苏两国入侵伊朗,逮捕礼萨汗并将他流放,让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巴列维继位。
巴列维继位时期恰逢美苏冷战,他站队美国阵营,并在年,巴列维以美国模式为样本,在伊朗开始了著名的“白色革命”。
革命内容主要包括打击国内大地主,实现了土地的再分配;出售国有企业,允许民间办厂;推行城市化建设,实行全民教育等等措施。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效果非常明显,伊朗在七十年的GDP增速达到了%以上,到了年,伊朗人均GDP到达美元,而同时期中国的人均GDP仅为美元,世界平均GDP为美元。自日本在年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后,伊朗成为了第二个最有可能成为发达国家的亚洲国家。
白色革命在经济上确实不可否认是取得成功的,但是白色革命在民生上推行“去伊斯兰化”,要求实行世俗化的开放*策。这个*策拿在其他国家来看或许没什么大问题,但是伊朗是个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许多穆斯林很不满这种去伊斯兰化的*策。
70年代的伊朗德黑兰另外,在改革中,伊朗人民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下层穆斯林逐渐不满巴列维的民主化改革,但是巴列维并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是利用警察和军队镇压这种不满的声音。
并且巴列维还标榜自己是“居鲁士第二”,在年,波斯帝国建立2周年纪念日上,巴列维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活动,通过卫星向全世界直播了这场活动的盛况。
此举更加引来了穆斯林的不满,因为伊斯兰教信仰中,只能崇拜唯一的真神安拉,不能崇拜其他人或神。
于是自年开始,伊朗国内不断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最终演变为了以什叶派学者霍梅尼为首的伊斯兰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的核心是强烈反抗国王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要彻底推翻伊朗君主立宪*体,建立一个*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
在历经了一年的激烈抗争和多次流血冲突之后,巴列维迫于压力离开了伊朗。
霍梅尼之后在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接管伊朗,建立了*教合一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此后的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为同一人,和梵蒂冈一起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二”的两个*教合一的国家。
关于伊朗的历史就为大家说到这里,篇幅有点长,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