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满载货物的列车从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鸣笛出发。
在今年的第一季度,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班列已超列,同比增长超7成,开行量居全国第一。
如今,四面八方的货物源源不断聚集重庆,沿着内陆开放大通道发往全球。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川渝总运量突破60万标箱,推动西部内陆与东盟等国家深化区域协作。自年1月,成渝两地全国首创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共享以来,已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1万列,发运箱量近90万标箱,运输线路覆盖欧亚超40个国家个节点城市,成为区域协作高水平样板。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2万列/图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年,由上游新闻承办的“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增设了“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中欧班列(成渝)成功入选在列。经过持续推进,该案例取得了哪些成效、有哪些亮点?日前,上游新闻记者专访沙坪坝区委常委、副区长户邑,谈谈中欧班列(成渝)的最新动态。
开行量增长超7成中欧班列(成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户邑谈到,今年开始,中欧班列(成渝)开行保持稳健的上升势头。年1季度,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班列已超列,同比增长超70%,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据统计,中欧班列(成渝)运行线路拓展近40条,辐射亚欧超个城市,把我国内陆与欧洲中心腹地紧密地串联起来,形成辐射欧亚、串联东盟、多向互联的国际流通体系,打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高效大通道。
过去两年以来,中欧班列(成渝)曾多次创造全国第一:年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班列超列、占全国中欧班列的30%,运输货值超亿元,两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截至年6月底,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突破2万列大关,当年共开行超列,是全国开行量最多、开行最均衡、运输货值最高、货源结构最优的中欧班列,两地累计开行中欧班列超过2.2万列。
如今,重庆本地出口的主要品类覆盖电子、机械、汽车及配件、智能终端、医疗药品及器械、食品饮料、衣服鞋帽等超万种产品,同时也涵盖了沿线国家人民生产生活的多个方面。
目前,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合作“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协同机制”的近期目标已基本达成,两地不仅使用统一品牌开展业务及对外宣传推广,而且正着手建立统一价格联盟及订舱接单机制,适配成渝地区产业及客户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国产新能源汽车从重庆铁路口岸装箱出口/图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份国家铁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把新能源汽车纳入了铁路运输的范畴,大大方便了新能源汽车搭乘跨境班列出口,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降本增效。新*发布以来,包括赛力斯和岚图在内的新能源汽车已经通过在沙坪坝区的重庆铁路口岸装箱,并搭乘中欧班列发往国外。“物流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重庆造’产品走向世界,这也符合我们‘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的发展思路。”户邑说道。
中欧班列(成渝)“三步走”成渝双方深入通道关键节点形成枢纽联动
据了解,根据市口岸物流办统一规划,中欧班列(成渝)共建主要按照近、中、远期“三步走”发展思路进行。近期,主要目标包括统一品牌,整合数据和协同机制。中期,双方主要聚焦统一订舱、提高服务、降本增效、探索标准、合资经营等发展议题。远期,在成渝两地中欧班列全面合作的基础上,力争将西部陆海新通道、航空及水运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发展成果相嫁接,并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论坛及展会,扩大成渝两地国际物流大通道影响力和品牌力。
户邑表示,这些年来,成渝双方交流密切,相关交流合作也在持续推进。
▲位于沙坪坝西部的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摄伍北海
年12月4日,中老铁路(成渝-万象)国际班列分别从两地铁路港出发,这是中老铁路贯通后成渝地区发出的首列国际货运班列,也是成渝两地高水平共建陆海新通道,共同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平台。这两年,两地铁港不断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国际班列,合力实现了通道网络的开枝散叶。
年6月28日,陆海新通道运营公司与四川省港航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推进战略、平台、运营、生态和创新发展五大方面合作共建,致力于带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RCEP、澜湄合作、上合组织等战略衔接,统筹推动运营各类运输,搭建统一的铁路、航空、江运、公路、海运货运平台,开展亚欧间联运服务,持续做大“运贸产”一体化规模,建设成渝“一带一路”集散分拨中心。背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通道将继续强化重庆、成都、遂宁、达州、泸州等国家物流枢纽功能,依托多模式集疏运网络衔接万州、涪陵、长寿、江津、宜宾、自贡、南充、雅安等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功能完备、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物流枢纽体系。目前,已实现达州班列常态化运营,基本建成遂宁、安康、荣昌集散分拨中心。
就在同一天,全球首创U型工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集装箱码头——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正式启用,该项目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由我国重庆、成都、广西地区和新加坡合作建设。通过参与沿线重大硬件设施建设项目,成渝双方正全面深入到通道的关键节点,围绕信息共享、综合调度、全程服务等方面形成枢纽联动,提高铁海接驳环节乃至全供应链的效率。
带动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4%打造国际物流及物流衍生产业集群覆盖整车、跨境商品等
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陆上门户之一、重庆“十四五”规划“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系统重塑开放新优势,全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即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国际通道产业链供应链服务中心、东盟资源要素集散中心、西部国际交往中心。
▲入驻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的安博中国/图源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
近年来,在物流产业发展方面,该园区入驻普洛斯、安博、丰树、嘉民等全球物流地产前10强企业,联手德国汉宏、法国捷富凯、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引入中外运、永辉、交运等40余家国内领先企业,与德国不莱梅哈芬港、挪威纳尔维克港互设海外仓,落地保时捷、奥迪、阿斯利康及白俄罗斯工业奶粉、南亚辣椒、俄罗斯石棉等常态化进口项目,建成总面积30万方的全市最大的医药冷链物流基地。目前,园区内物流企业已突破家大关。
早在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获批内陆首个整车进口口岸,成都国际铁路港也于次年获批,双双打通进口整车经陆路运输进入内陆市场的渠道,并先后承接当地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二手车出口试点等国家级汽车贸易试点工作,成功实现了大贸车及零配件进出口、平行汽车进口、二手车出口等整车贸易的业态覆盖。
近年来,国产车出海趋势显著,为带动“本土造”借道出海,成渝双方纷纷探索陆上出口通道,曾经以进口为主的整车贸易,正快速切换到进出并重的双轮驱动。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双方进出口整车规模均已突破5万台大关。
年9月1日,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开行全国首列跨境电商B2B出口专列,成都方面也出台*策组合拳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积极打造跨境电商保税备货物流分拨中心,目前,成渝两地已实现跨境电商、、、全模式覆盖。两地铁港还分别依托综保区、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配套“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通关流程和通关时间不断压缩,持续满足跨境商品快速通关需求,助力成渝共同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群。
▲跨境货运班列从兴隆场编组站出发/摄影伍北海
稳定开行的跨境货运班列,正推动着西部电子、汽车、机械等适铁适欧产业高效发展,令特色枢纽经济初具规模。成渝两地坚持通道带动经贸、产业发展,依托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优势和品牌效应,打造外向型产业集聚地,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持续将跨境供应链从沿海引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并就地转化为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不仅在经济圈内呼应叠加,进一步带动了内陆开放极的成型,为圈外产业资源持续流入重塑了发展环境。
上游新闻记者付迪西实习生宁华丽
编辑:周钰蝉
责编:彭光瑞
审核: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