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辽东都司,在女真、北元(鞑靼)、朝鲜的三方夹击下,更像是明朝的一个大拳头,而“腕部”则在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东可通辽东,西可守卫京师,战略意义重大。明朝的这套边疆防御结构,唐朝也出现过。唐朝灭掉高句丽后设安东都护府,功能和辽东都司差不多,安东都护府也像一个大拳头砸进东北各势力之间。所以,唐朝和安东都护府也有一个“腕部”相连,但不是山海关,而是营州。
营州就是现在辽宁省的朝阳市,历史上朝阳可是一座军事重镇。《天龙八部》那个志在恢复大燕王朝的慕容复,他的祖先在五胡十六国曾建立过前燕、后燕等王朝,而慕容燕入关前的国都就在朝阳,当时称为龙城。
隋唐之际的东北形势非常复杂。强大的高句丽占据辽河以西,冀蒙辽交界处还有契丹人和奚人,隋朝在东北最重要的战略中心就是营州,当时称柳城郡。唐朝消灭河北窦建德后,也重视营州,这是唐朝经营东北的必经之地,绕都没地方绕。唐朝初年如果要解决高句丽,就必须重点建设营州,使之成为中原门户。
唐朝刚建立的公元年,高祖李渊就设了营州总管府,武德七年升为营州都督府。营州都督府从管辖营州和辽州,到贞观年间管理七个州。还有一个特殊作用,容留周边各部族的亲唐势力。这些酋长首领在当地呆不下去,可以来营州避难,唐朝设羁縻州对他们进行妥善安置。
高句丽被唐朝消灭后,东北地区的形势依然比较混乱。安东都护府北边还有室韦、粟末靺鞨、黑水靺鞨,半岛还有个实力并不弱的新罗。营州以北有个安置契丹人的松漠都督府,在今内蒙古赤峰和通辽之间,营州以西有个安置奚人的饶乐都督府,在河北承德一带。这些少数部族在唐朝看来显然是外人,他们正好把安东都护府和营州围了起来。
营州既要作为内地与安东的陆路通道,又要防范压在自己头上的契丹人和奚人。更要命的是,营州内部的羁縻州首领在营州也不安分,经常搞点动静出来。打个比方,哈萨克斯坦以哈萨克人为主,但北部几个州多以俄罗斯人为主。哈萨克斯坦把首都从东南的阿拉木图迁到靠近俄族州的阿斯塔纳,和唐朝经略营州的思路类似。
唐朝千防万防,还是出了大乱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年),契丹等地发生饥荒,营州都督赵文翙不没有放粮救济契丹人,把契丹人当成奴隶一样呼来喝去,逼反了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归诚州刺史孙万荣受不了赵文翙的羞辱,率契丹人起义。愤怒的契丹人攻入营州,杀掉了赵文翙。
已经七十多岁的大周则天皇帝虽然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天如胶似漆,但她并不是个老糊涂。武则天明白,一旦营州丢了,不但安东都护府和东北不保,连带着扼守燕山山脉的幽州都会丢掉。武则天立刻调集大军征讨李尽忠等人,喜欢给人改名字的武则天,将李尽忠改名李尽灭,孙万荣改为孙万斩。周朝大军在硖石谷(河北抚宁附近)被自称无上可汗的李尽灭打得鼻青脸肿。随后契丹人设伏,将放弃步兵只用骑兵的周军尽数包圆。契丹人又用计引诱周军来营州送死,将周军全部吃掉。
武则天也有些慌了,再调大军讨伐契丹,即使是李尽忠已经病死,情况依然不容乐观。大周名将王孝杰等人率十七万大军和孙万荣再战,周军又被暴打,王孝杰掉下悬崖摔死了。还在是突厥墨啜可汗的帮助下,再加上契丹人内乱,武则天才平定这场影响唐朝东北的乱战。
唐玄宗在开元五年(公元年),在诏书中说:“我国家经略营州,长为虏障,使北戎不敢内窥。”从诏书中可以看出唐朝历代统治者对营州的态度,唐朝控制营州,就能降低诸部反唐的风险。
营州只有一个都督府,还不足以压制契丹等部。开元七年(公元年),唐朝将平卢军升为平卢节度使,节度使和都督是同一个人。到了开元二十九年(公元年),已经形成规模的平卢节度使取代了营州都督府的职能。
毁掉大唐盛世迷梦的安禄山,他就是“营州杂胡”出身,当过营州都督。安禄山势力最强时,担任三镇节度使,除了范阳、河东,就是平卢。安史之乱爆发后,自顾不暇的唐朝鞭长莫及,也管不到平卢了,由平卢军将士自行推举大帅,朝廷拔个萝卜盖个章就行了。地方上很多节度使的人选都是各军将士自己杀来杀去,命硬的当老大。而开这一先河的,就是前身为营州都督府的平卢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