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13亿吨粮食缺口打赢粮食问题胜仗,做好
TUhjnbcbe - 2023/6/27 22:26:00

作者:王德培

编辑:三三

来源:正和岛

今年以来,粮食问题屡次被提及,中国最大产粮国、最大消费国格局天然决定了其在粮食市场的影响力,但对于拥有14亿多人的大国而言,粮食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

粮食危机背后的推手是什么?中国的粮食问题状况如何?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王德培在《中国经济》一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01、粮食危机来袭?

年7月,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显示:因粮食短缺,年近6.9亿人遭受饥饿,同比增加万人,与5年前相比增加近万人。且由于新冠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可能进一步导致年全球长期饥饿人口新增超过1.3亿人。

中国社科院于年8月发布了《中国农村发展报告》,报告预计,到“十四五”期末,我国可能要面临1.3亿吨左右的粮食缺口。

更让人不安的是,粮食出口限令不断,哈萨克斯坦从年3月22日起对面粉、小麦等11种农产品发布了出口限制,8天后调整为配额制;世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也宣布,自年3月24日起禁止大米出口,后于4月上旬调整为配额制;世界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在年3月31日决定对小麦、黑麦等多种粮食实施出口配额制,且一旦配额耗尽,将暂停向欧亚经济联盟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出口多种粮食。

联合国粮农组织经济学家阿巴安表示:“现在,国际粮食供应链进入了一个相对脆弱的阶段。”

“民以食为天”,“粮荒”情绪蔓延,如何确保粮食安全及粮食供应链稳定等为题,成为国际社会不得不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02、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基于以上数据的分析,那么中国的粮食问题状况如何呢?

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天然决定了中国成为最大粮食消费国,中国人对“缺粮”的恐惧,植根于饥饿历史的记忆之上。

没过国务卿艾奇逊在关于送呈《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致总统杜鲁门的信中,就曾质疑中国养活5亿人的能力;年在罗马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粮食会议上,一些专家认为中国无法养活10亿人口。

但出人意料的是,中国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尤其是年以来,农业模式与技术上的阶段性创新重构了中国农业生产的组织基础与运行机制,粮食产量连续跨越了几个发展台阶。中国超级稻亩的产量从公斤、公斤、公斤,一直到了.2公斤。年,我国粮食产量6.64亿吨,全球占比高达24.4%,还实现了自年以来的十六连丰,小麦、水稻等5种主要粮食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同时,我国也是最大粮食消费国,中国粮食总需求在6亿吨左右,预计年将达到约6.14亿吨。

那么,眼下作为最大的粮食消费需求和产粮供给国,未来中国在粮食领域会催生哪些“可能性”呢?

1、自给自足的“可能”

从增量看,我国目前每年生产的粮食可供每人每天消费2斤半,三大口粮(大米、小麦、玉米)的国内自给率均在98%以上。

从存量看,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17%-18%的水平,特别是两大口粮(大米、小麦)库存,大体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

2、不排除出现国家灾难性问题的“可能”

国家性灾难往往有两种情形,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在现代农业技术加持下,农业可实现“逆天行事”;而决策稳定理性,尤其是秉承“确保谷物基本自给、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观,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直接影响也是极其有限的。换言之,出现国家性灾难的概率趋小。

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中国粮食存在长期结构性隐患。袁隆平在年7月从宏观角度和长远角度,分析了中国粮食存在种粮人积极性不高、种子安全、18亿亩耕地红线守卫等问题。

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产量安全,也包括价格稳定性、供应可及性,涉及粮食库存、物流、全球贸易等领域。

3、极大影响世界粮食格局的“可能”

粮食是人生存的第一资源,中国作为粮食最大生产国和最大消费国,一出一进间可能极大地影响世界粮食格局。

本文摘编自王德培所著《中国经济》一书,正和岛作为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合作方,经授权发布

03、如何应对粮食问题?

粮食关乎国家根本,其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为了摆脱粮食危机的梦魇,人类在改进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上做了不懈努力。

1、兴修水利和人工育种,提高农业种植技术。

因为水利系统的改进,全球灌溉面积从19世纪初的万公顷增加至20世纪末的2.5亿公顷。

另外,通过提高农业种植技术促进亩产。以我国的杂交水稻为例,通过杂交育种迭代提高稻种质量,让我国实现了超级稻亩产公斤,帮助我国粮食年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

2、推进农业机械化和普及化学辅料,改进生产方式。

以美国为例,20世纪美国农业便率先实现了工业机械化,田地向万亩以上的大农场高度集中,依靠机械大规模生产。如今,美国以1%的农业人口便完成年产粮食4.4亿吨,占全球粮食总产值的16.3%。

另外,农药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也已广泛普及。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因使用农药和肥料而增产的粮食,占世界粮食产量的25%以上。

3、中短期内发挥组织优势,长期发挥科技创新优势是根本

粮食危机化解之道从一味依赖自然禀赋,过渡到人造优势、科技创新。

科技发展极大地解决了粮食生产的极限问题。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科技从理论突破,到小范围内的试验,再到大规模的铺开应用,并非一蹴而就。

在粮食危机面前,如何在中短期内发挥组织优势,在长期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已成核心。

第一,发挥市场经济在要素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让全国粮食总产量接连跨上新台阶,中国人吃不饱饭的问题彻底成为历史,在一定意义上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力量。市场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第二,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扩大规模效应。

荷兰因为专业化生产、多品种经营,通过应用高度机械化、精准环境控制、超前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令农业实现了全封闭生产,完全摆脱自然条件束缚,全年均衡生产。

也是因为荷兰这种专业化的生产模式,荷兰的生产效率比欧洲平均水平高5倍,每公顷蔬菜产出为54.4吨,是我国的近2.4倍。

第三,发挥举国体制功能,为粮食安全兜底。

在农业领域,在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也要更进一步发挥“新举国体制”特色,强调农业市场要素自由流通的同时,为粮食安全问题兜底。

第四,打通、整合农业产业链纵向、横向环节与渠道。

比如以色列通过资源组合,以发展奶牛业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农田的粮食产出。

第五,打品牌化战略。

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者越来越倾向选择品牌化农产品;另一方面,从供给侧角度看,拥有品牌的农产品因其文化附加值和独特性,会让农户在市场中更有议价权。

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品牌强国,荷兰郁金香、美国新奇士脐橙、新西兰佳沛奇异果、泰国香米等,正是农业品牌们塑造了一个国家在世界农业市场上的形象。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以及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做出了重要部署,唯有品牌才能让我国农业在全球拥有一帮“铁杆粉丝”,在农业高附加值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1
查看完整版本: 13亿吨粮食缺口打赢粮食问题胜仗,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