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年,吐蕃出动大军进攻吐谷浑,68岁的老将苏定方率兵马前往迎敌,杀得吐蕃军溃败千里、大伤元气。
吐蕃大相禄东赞后悔莫及,临终遗言:“苏定方不死,吐蕃必亡!”
年4月,盘踞朝堂20余载的长孙无忌时代彻底结束了,李治雄心勃勃,欲派苏定方东征百济、高丽。就在此时,吐蕃大相禄东赞故意挑起吐谷浑部落叛乱,并欲螳螂捕蝉伺机占领吐谷浑,阻断大唐对西域地区的控制。
李治犹豫不决,因为,在一年前大唐就开始在为“东征高丽”做准备,这也是父皇李世民的遗憾,若是错过此次良机,再度出征不知何时?
可是,如果任由吐蕃占领吐谷浑,刚刚到手的西域都将沦陷。果真如此,他将被史书写成裂土分疆的昏君!
正值朝内众臣议论纷纷之际,老将苏定方从遥远的昆陵都护府八百里加急上表,要求出征。
拆开信,李治看得热血澎湃,信中,苏定方是这样说的:
“臣起于行伍,蒙昧惑心,先附窦建德、后从刘黑闼,窃以战袍浴血为天下快事。幸得先帝不弃,引为壮士,臣始知黎庶百姓,知家国春秋。吐蕃贰臣之心久矣,臣愿以此残躯,护大唐子民,振陛下龙威!凡有不臣之国,虽千里之远,微臣愿替陛下讨灭之!”
看完信,李治毅然拒绝众臣的阻拦,命苏定方率军出征。
01苏定方:大唐军方的鹰派
当李治的圣旨抵达昆陵时,主将苏定方已提前率本部精锐前往吐谷浑。昆陵都护府接旨后,紧急点齐兵马,在副将萧嗣业的率领下,急追苏定方而去。
自苏定方去年征服西突厥后,安西都护府开始急剧扩张,暂时分成昆陵和濛池两大都护府。
昆陵都护府掌握着南到吐谷浑、北到巴尔喀什湖(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广袤地区,面积约万平方公里。濛池都护府则控制着南起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内)、西至咸海、北至波斯(今伊朗境内)的近万平方公里的地区。
吐蕃国的松赞干布去世后,年幼的孙子继位,大相禄东赞大权独握,开始觊觎这片广袤的地区。
当时,大唐的安西大都护府还没成立(原安西都护府已不能控制如此广袤的地区),只有不足10万兵马,力不从心。但是,如果大唐日后潜心经营安西,立足高原之上的吐蕃只怕再也没有生存的机会了。
为此,禄东赞决定虎口夺食,把吐谷浑部落吞下,试图在此建立一个俯瞰安西和长安的战略高地。
大唐和吐蕃之间曾是翁婿关系,可随着松赞干布的去世,这种关系也越来越淡薄。
没有了道义的约束,再加上独掌大权,吐蕃大相禄东赞这才腾出手脚,打算为后人争取一片广阔的生存空间。
不过,如果禄东赞知道苏定方对吐蕃的态度,估计他会立即放下兵戈,和大唐握手言和。
唐太宗时期,吐蕃国陈兵30万于大唐边境求亲,李世民欲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当时,赞成的大臣很多,文臣有房玄龄、长孙无忌,武臣有李靖、李道宗。大家一致认为吐蕃太强、不宜远征,促使李世民下定了“和亲”的决心。
可是,在漠北抗击突厥的苏定方却不赞同,并上书李世民道:“夷狄者,性情翻覆,唯利是图,安配皇女?”
可是,这句话不知为何竟惹恼了李世民,不仅不听从苏定方的建议,还把他投闲置散,弃之不用,一雪藏就是20年!
须知,东部突厥是苏定方被雪藏前所灭,西突厥是苏定方在高宗时期所灭,像他这样擅长以少胜多、一战灭掉数十万敌军的将领,即便是号称“大唐军神”的李靖也无此战绩。
(史书记载:李靖、李世勣率大军灭东部突厥,苏定方建首功,率精锐直接端掉突厥可汗的牙帐,战绩堪比霍去病!)
所以,在过去的20年里,若不是苏定方被李世民雪藏,高昌、薛延陀部、高句丽、吐蕃等国早已被提前夷平。直到李治登基,李勣掌握着大唐军部,才把老部下苏定方再次启用,焕发出他应有的战神光芒。
很多年过去了,苏定方的预言也成真了,但他却没有一丝幸灾乐祸,更不自夸他的先见之明,而是立即提兵去战: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
02苏定方的历史战绩
苏定方像极了历史上的黄忠,前期默默无闻,后期爆发,成为近乎无敌的存在。
隋朝末年,只有15岁的苏定方随父亲苏邕自筹粮草兵马,在家乡抵抗流寇,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可惜,苏邕英年早逝,22岁的苏定方便领着父亲留下的几千人马投奔了窦建德,拜高雅贤为义父,随窦建德征战南北。
后来,窦建德兵败,义父高雅贤与刘黑闼有旧,父子二人又投奔刘黑闼。
刘黑闼的势力在当时比较庞大,秦王李世民率李靖、李世勣、薛万彻多次攻打刘黑闼,都被刘黑闼和苏定方击败。
李靖,大唐军神;李世勣、薛万彻,大唐大名将;这几个人都相继败在苏定方的手下,可想而知苏定方的战力值有多爆表?
但是,天下大势在李唐,刘黑闼兵败,苏定方散尽部曲回到家乡,做了一个田舍翁。
几年后,正值东突厥攻唐,李世勣爱惜人才,便向李世民推荐了苏定方。
李世民也知苏定方武力超群,只因当初天下,就没有必要再招揽苏定方。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李世民破格拔擢苏定方为折冲都尉,随李世勣出征。
在征服东部突厥之战中,李靖总领大军后行,李世勣率部先行,苏定方只率领精锐就摸到了突厥可汗的牙帐。是运气也好,是实力也罢,因为苏定方的“斩首”行动,大唐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灭了东部突厥,扩大多万平方公里,疆域北部直抵贝尔加湖。
按理,苏定方立此大功应该奖赏,诡异的是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记载。
只因吐蕃突然袭扰边境,苏定方坚持出兵,而众臣和李世民都倾向“和亲”,以求休养生息。如果只是和众臣有方略上的争执,以李世民的胸怀应该不至于把他投闲置散,真正的原因应该是他的那段话刺中了李世民的身世!
李世民的身上也有狄夷血脉,算是鲜卑后人。
就这样,苏定方被李世民雪藏了20年,直到李治登基。
李世勣一向深知苏定方的能力,便一直让他留在瓦岗军的体系内默默保护,在灭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不负所望,终于再次爆发出“一代战神”的璀璨光芒!
在灭西突厥之战中,苏定方率2万大唐虎贲、召集了突厥周边各部落的仆从军3万人,打得西突厥30万大军一溃千里,土崩瓦解。
东部突厥(包括后来在此崛起的薛延陀部)、西突厥,都湮灭于苏定方之手,前无古人!
随后,苏定方乘胜追击,向西打到葱岭以西的咸海,向北打到哈萨克斯坦的巴克什湖以北,向南打到印度河畔......这样一个战神般的存在,严重威胁了吐蕃的生存空间。
为此,吐蕃大相禄东赞决定为后世子孙的生存空间主动出战!
03李治乾纲独断,回报丰硕
占据了青藏高原的吐蕃,本以为可以居高临下,随时威胁大唐的腹地。所以,当年松赞干布的和亲之举对大唐十分有益,可以减少来自西南部的威胁。
可是,随着苏定方占领了东西突厥,吐蕃发现自己已经站在濒临灭绝的边缘!
南方,是日益强大的大食国,其他三个方向都是咄咄逼人的大唐,吐蕃大相禄东赞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挑拨归顺了大唐的吐谷浑部落发生冲突,以便渔翁得利。
但是,一直提防吐蕃野心的苏定方如何能让他得逞?
公元年秋,苏定方率虎贲直入吐谷浑,没有补给、没有援兵,直击被禄东赞挑拨的乌海吐谷浑部。
乌海部是叛乱的第一个挑起者,苏定方的战略是杀鸡儆猴。
大唐虎贲对战叛敌,如热刀切油,一击而溃。随后,苏定方马不停蹄,辗转各部落斩杀动乱之敌,仅仅半个月的功夫,几乎平定吐谷浑部的叛乱。
已在边境陈兵10万的吐蕃大相禄东赞眼见刚刚挑起的火势被扑灭,心有不甘,命副相达延阻击苏定方。
达延年富力强,早就不满大唐的战略挤压,遂率领吐蕃雄兵闯入吐谷浑。
苏定方并不知道达延居然倾巢而出,正在平叛的他听闻消息,仓促率领虎贲前往迎敌。
恰在此时,萧嗣业率领的兵马距离两军决战的地方只有50里。苏定方临机决断:先以大唐虎贲阻断敌人,萧嗣业则率军从侧面夹击。
决战的时刻到来了!
双方在鄯州以南里外的一个山谷中相遇,苏定方身先士卒,手持大槊冲入敌军,手下一千虎贲争先恐后,高举武器随之杀入。
达延相本拟在此设兵埋伏,不料被苏定方实现看出端倪,只好仓促应战!
八万吐蕃雄兵对战一千大唐虎贲,尽管达延力战到底,并斩杀了数十名逃跑的吐蕃将领,但在苏定方如火如荼的进攻下,依旧溃不成军!
大战进行了两天一夜,唐军似乎永不疲倦,人数占了绝对优势的吐蕃兵却越打越心寒,越打越没有底气。不仅是因为苏定方的部下精悍勇武,也不仅是因为这些大唐兵将的装备精良,更因为这些大唐虎贲对杀敌制胜的渴望,强烈到两眼放光!
因为,自从大唐宣布新的《姓氏录》,所有人都不再受出身限制,可以以“文治武功”光宗耀祖,抬高出身!这可是以前的“士族”待遇,难怪这些大唐将领如此渴望胜利了。
就在吐蕃兵像大潮一样一浪浪卷向岩石般的大唐虎贲之际,萧嗣业率领的万大军赶到,吐蕃兵侧翼受击,再也承受不住巨大压力,纷纷溃败而逃。
尽管是疲惫之兵,苏定方却毫不停歇,吩咐唐军分路追击!
就这样,多唐军追着吐蕃兵杀出吐谷浑、杀进吐蕃,一直杀到距离布达拉宫只有里才停歇。
是战,大唐军在苏定方的率领下斩敌2万余人,俘虏3万余人,吐蕃副相达延也丧命在苏定方的大槊之下。
吐蕃大相禄东赞惊慌万分,一边急调大军前来阻拦,一边派人前往长安求和。
04吐蕃认输,禄东赞的算盘
当苏定方大获全胜的露布传到长安,恰逢吐蕃使者抵达,可见禄东赞求和之心切。
在权衡利弊之后,李治决定暂时放弃对吐蕃的用兵,毕竟吐蕃非西域小国可比,而且,苏定方还杀死了吐蕃的副相,便宜占大了。
为此,他和颜悦色地安慰吐蕃使者:大唐虎贲绝不会赶尽杀绝!
苏定方的军事成功再次给李治带来巨大的声望,加上刚刚颁布的《姓氏录》,大唐子民对李治的“文治武功”崇拜到了极点,全忘了李治刚刚酷烈惩罚他的舅舅长孙无忌。
这一刻,李治再次想起了李义府向他建议的三个方略,其中之一就是“军功立威、超越先帝李世民”,果不其然!
就在李治雄心勃勃想要继续之前征伐百济、高丽的*策时,苏定方却再次加急文书传来,请示出击西突厥的都曼部落。
都曼部落是西突厥灭亡后幸存的一支,一直迁徙到葱岭以西,且和吐蕃勾勾搭搭。
苏定方遵循了朝廷的意见没有继续进攻吐蕃,但不妨碍他饮马乌浒河(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李治准他所请,都曼部落被苏定方追杀得无路可逃!
向南,是归顺大唐的吐火罗部(今阿富汗);向东,是刚刚被大唐打得无还手之力的吐蕃(青藏高原);向北,是西突厥曾经的老巢如今大唐都护府所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无奈,被重重包围的都曼首领只好束手就擒,被苏定方押送到长安。
通过都曼之口,大唐中枢终于全面了解了此次西域之乱的根源。
原来,自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大相禄东赞作为顾命大臣乾纲独断,如今的吐蕃王芒松芒赞和昔日的李治一样,傀儡一个。为了吐蕃的生存空间,也为了压制吐蕃内部对他的不满,禄东赞也决定以“军功”立威。
可是,环顾吐蕃四周,只有大食和大唐两大帝国!
大食人打起仗来比吐蕃人还凶悍,而且和吐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禄东赞不敢下手。于是,归顺大唐的吐谷浑部就成了禄东赞唯一的选择。
在和副相达延等人讨论时,吐蕃贵族形成一致意见:大唐地域辽阔,应该不会在乎吐谷浑这片贫瘠之地,而且大唐的两大都护府正在筹备建立,一定没时间在意我们的小动作。最重要的是,大唐长期在安西地区的总兵力不足10万,绝无能力阻止吐蕃吞并吐谷浑!
当然,吐蕃还不敢明目张胆出兵吐谷浑,而是先派人挑动吐谷浑内部的混乱,准备伺机出动,一举拿下吐谷浑。同时,都曼部也被吐蕃买通,在西域到处制造混乱,以吸引大唐的兵力。
可是,让禄东赞没想到的是,苏定方只是带着虎贲,就把吐蕃国内1/5的兵力打没了!
这一仗,让禄东赞及其他吐蕃贵族充满了恐惧,禄东赞甚至对左右人说:“苏定方不死,我吐蕃必殆危。”
吐蕃欲吞并吐谷浑
05朝堂争议:东征,还是西征?
其实,按照苏定方的想法,是先定吐蕃、再攻高丽。
在和萧嗣业等部下讨论很久后,苏定方等人认为西域地广人稀(如今包括青藏、中亚五国、阿富汗和波斯大部地区),大唐在此常设的兵马不足10万。如果吐蕃出其不意地进攻,有极大概率切断大唐对西域以西地区的控制,包括“丝绸之路”。
所以,真正的安邦之计就是倾国之力征伐吐蕃,拿下这个俯瞰长安、安西和江南道的战略高地,虎视大食。
朝堂上下都被苏定方这个大胆的战略给震撼了!
二次为相的李义府跳得最欢,坚决不同意西征吐蕃,认为苏定方的大胆冒进可能葬送大唐的国运。许敬宗更不同意,这种大规模战争牵扯到的财力、人力和协调工作太大了,作为主管工部、户部的宰相,他无力应付,甚至可能因为出了纰漏而丢了富贵。
说实话,这种关乎国运的大规模战争对刚刚稳固皇权的李治也不利。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唐高宗时期征伐的那些部落、国家,就会发现这些部落和国家,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多次出征而未征服的。比如薛延陀部、西突厥、高丽、百济......
这说明,李治要么是一个十分孝顺的皇帝,要么就是一心追赶并试图超越父亲的有志青年。说白了,他就是一个从小就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长大后就拼命证明自己的叛逆青年!
李治对苏定方十分信任,也有雄心征服吐蕃,许敬宗、李义府这种不知兵的宰相并不能给他提供决定性意见。所以,他便问计于李勣。
太尉李勣虽然壮志不已,但习惯了不替皇家出主意,便说:“陛下马鞭所指,便是微臣所向,刀山火海,臣无惧矣!”
武媚娘却问李勣:“敢问太尉,对高丽之战可有遗憾?”
李勣当然有遗憾!
当年,大唐三名将,他、薛万彻和李道宗,还有后起之秀薛仁贵、萧嗣业......跟着李世民御驾亲征,尽管获得了一次次的胜利,但天气寒冷加上李世民得了痈疮,让十万大唐虎贲不得不饮恨而回!
而且,正是因为在高丽生了痈疮,李世民才从此一病不起,数年后便驾崩了。
可以说,“征伐高丽”才是大唐军方最想做的事!作为大唐军方宿老,李勣的心愿就代表了大唐百万雄兵的心愿!
李治、李勣两人的意见统一后,苏定方的建议就被搁置了。终于,李治还是选择了为父报仇,攻打高丽的盖苏文!
年底,苏定方押着都曼首领入京献俘。
为了安抚苏定方,李治亲自为他接风洗尘,盛赞他“廉颇未老”。苏定方早已获悉朝堂内关于东征还是西征的结论,主动请缨随军东征。
只是,让李治、李勣和苏定方都没想到的是,因为这次决议的更改,吐蕃在未来的百年内将给大唐帝国的西域带来绵延不绝的刀枪之灾。
后记
自被苏定方击溃后,在吐蕃大相禄东赞的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对大唐用过兵。
特别是一年后,当李勣、苏定方从高丽凯旋而回后,大唐帝国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因为担心苏定方这个大唐“鹰派”人物对吐蕃用兵,公元年,禄东赞一直拖到苏定方去世,才咽下最后一口气。
苏定方,是一个在历史上堪与韩信、霍去病并肩的战神!
如果不是李世民刻意雪藏了他20年,在李世民的有生之年,也许已经完成了统一东西突厥、征服高丽和吐蕃的伟大征程。
届时,大唐将拥有一个广达万平方公里、施行封建集权制的辽阔疆域。这个面积,比大唐全盛时期还多增万平方公里。
可惜的是,只因一己之私雪藏苏定方,李世民错失了成为最伟大的封建帝王的机会。
所以,终唐朝几百年国运,最终国土面积也只达到1多万平方公里。
-连载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