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行摄新疆在路上,最美新疆昆明康辉旅
TUhjnbcbe - 2023/5/31 21:14:00

在路上,最美新疆

许久没有远行,感觉整个人都快发霉了。于是在黄梅雨季来临之前,我们终于开启了一场为期12天的旅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迟迟未动笔,一拖再拖,实在是因为照片太多,整理太辛苦!不再废话,切入正题!

此行的目的地,新疆!咱中国的西北边陲,一片占咱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的土地,一个有着各种传说的地方。没去之前,关于新疆的关键词是:葡萄、西瓜、哈密瓜、切糕、美女、帅哥、歌舞、冬不拉、雪莲花、天山、沙漠……嗯,其实还有一些关于暴力的传闻萦绕,所以下定决心去新疆,也算是我们一个重大决定!

考虑新疆地域辽阔,我们又是第一次涉足少数民族地区,并且还是去一个有那么多传闻的神秘地方,我们没有按习惯自助游,而是通过游侠客报了一个12天的深度团。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周有阿尔泰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我们此行的主要区域在北疆,最后会翻越天山经过南疆的边缘,去往东疆的吐鲁番。这是我们抵达的第一个地方。看看是哪里?

啊哈~这里还不是新疆,是西安!我们选择从无锡坐火车先到西安,而后转飞机到乌鲁木齐,与游侠客的团友们汇合。

选择在西安中转,是因为我思念肉夹馍了,而坐火车只需睡一晚,第二天白天正好可以去饱个口福。

一下火车,迎面袭来的是古城的热浪,这是那一阵西安最热的一天,让我们给赶上了。汗流浃背,也没有心思再去别处闲逛,我们便直奔从前去过的文艺路,那里有一家肉夹馍店。这家店距离古城墙很近,就在文昌门外,距离碑林和书院门也非常近。这些个地名听着是不是很书卷气?所以我的胃口就更好啦~

看!优质肉夹馍,这白吉馍做得多么正宗,馍里面的肉多实在,品质多赞!这才是正宗的肉夹馍啊!在无锡真没有吃到一家正宗的!另外还点了大米凉皮(左下)、冒热凉皮(右中),想说这凉皮给了我意外,因为和我想象的不一样,尤其是没想到“冒热”就是真的冒着热气的,^o^吼吼~

吃罢古城小吃,在古城墙下散个步,和麻雀们聊个天,下午我们就搭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经历了3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来到了乌鲁木齐的上空,在飞机上我看到了震撼的一幕——云海中的天山。雄伟的天山山脉耸立云端,山顶上还有厚厚的积雪,而那一天的云也是非常赞,我忍不住取出单反,透过舷窗一阵咔擦!

飞机足足在天山一带飞行了差不多一刻钟,渐渐看到了城市的影子,那便是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市。(对,这里称作“首府”,而不是“省会”,因为首府特指民族自治地区的行*中心)

下面这张照片是从飞机俯瞰乌鲁木齐市的景象,楼房林立,规划整齐,和我们的都市也没有太大的分别,只是看起来能见度比较好,景象更为清晰。因为空气好嘛!

进入机场内部,从指示牌的文字,已经感受到不一样的异域风情。去往酒店的路上,一如我们的城市道路那般纵横交错。高架上一路疾驰,沿途所见的也是漂亮的居民小区、大型商场、医院。唯一特别的是有一些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楼盘林立在路旁,还有小区有着类似“十一兵团”这样的“xx兵团”的特别名字。其中原因,后面就知道了。

看上面的照片,是不是就像无锡这里的下午五六点钟?其实不然,那已经是北京时间20点43。

到酒店放下行李,出门儿觅食,按图索骥地去了一家从大众点评上搜来的维吾尔族餐厅。这家店的名字真的好长好长好长,不打字了,看图吧,他们家的菜单,价格还比较亲民。

点完菜,环顾四周,发现这里还真有西域风情,装修风格,包括所有的服务员都是少数民族,就连所有的食客都是维吾尔族或回族,只有我们两个汉族人。当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小紧张的。呵呵。萝卜丝,味道不错,淡黄色的圆形食物不知道是什么,反正不是莲子。回来后同事告诉我,这应该是鹰嘴豆。

下面这个叫啥?答案是:烤包子。对不上号吧?我们当时也很吃惊,嘻嘻~羊肉馅的,蛮好吃滴~

酸奶,比较酸,不是所有人能接受,我可以!

麦子汤饭,味道挺好。

羊肉串~本来点了4根,可是那位在整个店唯一能用汉语交流的老板大概是听错了,以为我们点了3根。味道还不错,价格也便宜。

在乌鲁木齐休整了一晚之后,原本计划早上7点用餐后早一些出发,前往我们的第一站——位于布尔津的五彩滩。结果,当我们7点到餐厅时,不见服务员和半盘菜,餐厅的灯都没亮。虽然我们的领队提前和酒店打了招呼,但还是架不住新疆人民作息时间与我们内地不同啊~由于时差有2~3小时,新疆的酒店没有在6点30开始供应早餐的,一般都要到8点以后。催了几次之后,我们终于在7点40左右吃上了早餐。

匆匆吃罢,上车赶路。离开乌鲁木齐市之后,进入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地域,一开始还能见到零星的村镇,但很快,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景象了——戈壁滩。戈壁一词,源于蒙古语意思是“难生草木的土地”,在维吾尔语里面就是“沙漠”的意思。新疆的戈壁分为白戈壁(含盐碱)、黑戈壁(主体是黑色砾石)和毛戈壁(上面有星星点点的小植物)三种。我们沿途没有看到白戈壁,见到了没有边际的毛戈壁和黑戈壁。

下图黑戈壁,空旷地带还会有风力发电厂

不要一听“戈壁”就认为是一片荒地,没有用处。白戈壁怎样不清楚,但黑戈壁由黑色的砾石组成,就是一个巨大的露天煤矿。而毛戈壁上也并非寸草不生,这里的灌木主要有红柳、沙枣树和梭梭树,除了固定沙土的作用外,还具有其他的价值。红柳不仅可以做骆驼的饲料,其春天的嫩枝和绿叶还是治疗高原地区人们常见风湿病的良药,藏族老百姓亲切地称她为“观音柳”和“菩萨树”。沙枣树也浑身是宝,花、果、枝、叶都可入药。梭梭树是优质薪炭林,其嫩枝可作饲料,树根上更是寄生苁蓉,是名贵的中药材。

如今的戈壁滩布了电网,有采石场、砖厂、矿场。对了,沿路上断断续续还是有移动网络信号的,当然是2g。在戈壁滩上,每隔一段能见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信号塔。

下面这一张应该是煤电厂

在公路边还设置了这样的垃圾箱,虽然是茫茫戈壁,咱们还是要注意环保,不能乱丢垃圾。下午14点,我们抵达恰库尔图镇,在这里用午餐。这个时间,对于内地的人来讲都已经快到下午茶时间了,不过在新疆这很正常。菜还不错,很多炒菜里面都会加番茄丁,有点意思。

顺便说一下,自昌吉回族自治州之后,我们早已进入阿勒泰地区,而这个小镇位于乌伦古河两岸,只有一条街一条河,居民以汉族为主,属于富蕴县。富蕴县在额尔齐斯河上游,行*面积3.32万平方公里,好大!!!具象来讲就是比无锡市大7倍(无锡市仅有平方公里)。不过在新疆,这显然还不是最大的县。

吃罢继续行驶,窗外的景色已经变得有生机许多,也许是因为周边水系丰富起来的缘故吧。天气也开始多变起来,刚刚还是蓝天白云,一会儿已经是阴云密布,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

就这样时雨时晴一路行驶,大约16点30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了著名的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自中国阿尔泰山融雪。她也是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流的河,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斋桑湖,再向北经俄罗斯的鄂毕河注入北冰洋。其水量仅次于伊犁河居中国新疆第二位,水中多产鱼。她孕育了世界四大杨树派系(白杨、胡杨、青杨、黑杨),素有“杨树基因库”美称。这里还有中国独有的盐生桦。

在这里还有一项意义重大的水利工程——引额济克工程,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引水总干渠及西干渠由福海县经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至克拉玛依市。

公路顺着额尔齐斯河一路向前,沿途看到“团12连”、“新疆建设兵团农十师”这样的地名,据导游介绍,在新疆有两种行*管辖类型,一种是兵团管辖,一种是地州管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中央*府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府的双重管辖,享有省级的权限,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兵团实行**军企高度统一的特殊管理体制,是一个“准军事实体”,以汉族为主。其中我们途径的北屯市,是典型的兵团城市,这类城市通常规划整齐,建设比较好,农业技术也比较发达。

车子进入布尔津县,大约19点,终于到了我们此行的第一个景点——五彩滩。五彩滩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海拔米,与对岸葱郁青翠的河谷风光遥相辉映,可谓“一河隔两岸,自有两重天”。激猛的河流冲击以及狂风侵蚀,形成了北岸的悬崖式雅丹地貌,河岸岩层抗风化能力强弱不一,轮廓便会参差不齐,而岩石含有矿物质的不同,又幻化出种种异彩,因此得名“五彩滩”。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yardang)。

刚刚进入景区的时候,正值烈日当头,从摄影角度看是不灵的。大约21点,五彩滩才有了柔和略带金色的光线,但我们的团就要离开了,于是只能匆匆拍了几张,想象着再过一会儿美丽的落日,有一点点的遗憾。

下面是景区地图,主要就是几个观景台,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来观赏这一特殊的地貌。

从景区返回布尔津,安顿好酒店便去觅食。我们没有去所谓有名的河堤夜市,因为网上看到评价并不好,东西贵不说,而且因为地处额尔齐斯河边,蚊虫很多。我们选择了离酒店大约1~2公里的美食街,这里应该是本地人去得更多的场所。很庆幸没有去河堤夜市,一出酒店在街边走就一直被蚊子跟踪,可想而知河边是个什么状况,而去河堤夜市的团友后来都说被蚊子当了夜宵。(布尔津县因地处河边,所以蚊虫比较多)

据说,布尔津的烤鱼很好吃,不过鱼太大啦,我们两个人根本吃不下,所以就只能参观了一下。这是传说中的冷水鱼吗?

来到我们网上查到的这一家店。这里的店家都很有趣,没有花俏的名字,都用编号。这一家是22号。

点了一瓶乌苏啤酒。为何称之为“夺命大乌苏”呢?网传是新疆人民觉得不吃心里就难受得慌,以反义来表达爱意。还听到另一种说法是,常有人喝乌苏啤酒后醉驾发生交通事故,故而得名。不管哪一种吧,既然来了新疆,必然是要品尝一下,度数不高。

另一个杯子里的是当地的一种饮料,叫做“卡瓦斯”,是新疆各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土制啤酒。从不碰酒的我也能喝。

新疆拌面,里面会配不同的菜,我们点的不是下面这盘芹菜的,老板听错上错了,当我们问起时,立马撤下,重新做了我们要的菌菇拌面。

羊肉串,貌似在新疆的每一顿正餐都离不开它。这家的比乌鲁木齐市的那家便宜一元钱,但串小一些,味道也还可以。由于折腾得很晚了,用餐时已经23点,真的好饿,点了十串。

在新疆的第一天行程就在撸串中结束了。新疆给我的第一印象有两点:一是地域太辽阔,一整天有11个小时在路上,随便一个县的面积都是我们一个市的7倍;二是白天好长,当然是指夏季的新疆,6点日出,22点才日落,天色都还没有全黑。(据说冬季就不一样了,9点天亮,19点天黑)久闻喀纳斯的大名,此行终于要亲身探访,有一些小小的兴奋。一早6点30用早餐,7点准时出发,向着这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地方进发。行车沿途见到牧民新居,蓝天绿草配红色屋顶,好美。到了冬天,牧民们会回到这里居住。而以前,他们的冬季住所叫做“冬窝子”,一种人畜防寒避风的固定居所,建材一般用木头和石头。

途径布拉乃村,被这好似童话里的彩色小屋吸引,还真是一个有异国风情的小村。

停车的间歇,遇到了当地的哈萨克族大姐,抱着小羊羔,带着孩子,穿着民族服装,询问着游客是否需要合影。听导游介绍,哈萨克族以游牧为生,擅骑,还擅刺绣,过去信仰原始宗教、佛教、景教等,后来改信伊斯兰教。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原本没什么经营头脑,但在游客不断涌来的今天也渐渐学会了做生意。与维吾尔族相比,哈萨克族从外型上更接近汉人,不似维族人那般欧化。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域,在这里长住的民族有13个,其中不少民族都是跨境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因自己的历史演变而独具个性,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和平相处可以说是极具包容性的。此前到过的布尔津县,常住人口包括俄罗斯族、汉族、哈萨克族和维族。而我们即将前往的喀纳斯村、禾木村,包括我们此行不到的白哈巴村,都以哈萨克族为主,那里还居住着一个特殊的族群——图瓦人,喀纳斯正是图瓦人在中国唯一的聚集地。

沿途看到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白色便是毡房,那是哈萨克族春夏秋季放牧时的居所。毡房类似蒙族的蒙古包,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就是看建筑是圆形顶还是尖锥形顶,如果圆球形顶的就是蒙古包,而类似尖锥形的则是哈萨克毡房。还有一说是区别在于窗子的位置,毡房四面开窗,而蒙古包则是开天窗。

今天一路上看到的景色都是绿色的草原,越是靠近目的地喀纳斯,植被就越发葱郁丰富。10点左右,远远地看到一架飞机起飞,那便是喀纳斯机场。

喀纳斯机场位于喀纳斯景区南缘,距喀纳斯湖约50公里,这个机场每年6月初开航,十一黄金周结束停航,差不多开放4个月。

渐渐地,房屋多起来,牛羊也多起来。毡房边上常配一个太阳能板,用于供电。

草原上雄鹰展翅,是非常平常的景象。树木更多了,水系也丰富了。这里牛羊的日子也显然过得更加滋润。

到贾登峪后,转乘景交,继续向喀纳斯湖前进,公路顺着喀纳斯河蜿蜒向前。

满眼的绿色,令人心醉!

话说新疆行这一路,在交通车上的时间最多,沿途风景也非常美丽,经不住美景诱惑总会拿起手机或卡片机不停咔嚓。为避免玻璃反光,当然最好是将镜头尽可能贴近窗玻璃,可为了取景,有时玻璃反光也在所难免。

12点30过后,我们抵达喀纳斯游客集散中心,并来到了山坡上的住地。天气阴沉下来,这让人不免担心下午的观景。当看到大片大片的蒲公英,立马忘记了担忧,随遇而安吧,一切都会是最好的安排。

午餐,还算丰富,不过在这里吃的两顿几乎都是一样的菜。但上菜的小伙子是个帅哥,多出现几次也蛮养眼,哈~为保护他人肖像权,就不上照片了,大家自行想象草原帅哥的样子吧!

午餐后回房间休息,开始品尝前一晚在布尔津美食街上买的杏子。嗯!甜!

晒一下来自布尔津的馕,这个个头不算大哈~馕,是新疆人民常吃的主食之一,不过对于我们而言是不习惯的,硬硬的、干干的,但也正因此比较适合长久保存。带在路上充饥还是可以的。

14点多钟,准备出门去观鱼台,天气依然没有放晴,云雾很重。来到观鱼台所在山坡,开始下大雨了,四周白茫茫的,看不到什么。正觉着遗憾呢,却发现云雾被风渐渐吹散,阳光洒下来,雨停了!于是,一个仙境一般的喀纳斯就这样与我们不期而遇!

踏过一千多级台阶,从观鱼台俯览喀纳斯湖。在这里,可以领略喀纳斯的“变色湖”奇观。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4、5月间冰雪融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6月,随周边高山上的植物泛绿,湖水呈浅绿或碧蓝色。在不同的天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喀纳斯湖,特殊的水质与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又会产生不同的色彩。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喀纳斯湖水怪,对此大家应该早有耳闻,可惜我们并没有遇到。

望向身后,是雪山、草甸。

山坡上生长着各种美丽的花,野芍药恐怕是其中花型最大的一种,几个维族人伫立在花丛,眺望着远处的雪山,一定被自己家乡的美景陶醉了吧。

从观鱼台下来,天气又转阴了,来到喀纳斯湖边,远望观鱼台,它已再次淹没在厚重的云雾之中。

由于那一段日子的雨水丰富,喀纳斯湖畔的步行栈道已被水淹掉,我们只能在码头的地方看了一眼,没有办法步行环湖。随后,不甘心就此离开的我们又在附近走了走,景色也是不错。在返回住地的山坡上,远远看到观鱼台从云雾中露出来,仿佛仙宫一般。

这便是我们的住地,刚刚还在飘雨,而这山后的天空已露出了纯净的蓝色。

来这儿也算长了见识,原来蒲公英绽放和未开时分别是这样子的哦~

一早6点起床,在景区能有这样的早餐还算不错。

一行人沿着木质栈道,开始了喀纳斯三湾的徒步。徒步的路线依次是:神仙湾、月亮湾、卧龙湾,这可是喀纳斯最美、也是上镜率最高的地方。考虑时间的关系,我们的徒步路线舍弃了月亮湾一段,那一段选择坐景交。去往神仙湾的沿途,风光不是一般的好。云雾、云杉、草滩、雪山,还有或卧或立或散步的牛群、羊群和马群。

神仙湾的上游处,在喀纳斯河东岸废弃的河床中有一形如蝶状的小湖,叫做鸭泽湖。湖周围是开阔平坦的沼泽草滩,远处有雪山和云杉,湖畔有敖包、木屋,晨雾笼罩下的草滩上,牛羊和马都显得非常悠闲。哈哈,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着牛儿吃草,真想和它们多待一会儿。

走着走着,忽见河水将森林和草地切分成一块块似连似断的小岛,这就是神仙湾了。网上看过神仙湾的美图,秋天确实更美,若能爬上一处山坡俯览,应该就能将美景尽收眼底了。只是我们路过时,光线并不理想,也就只有飘过了。或许是老天给我的补偿,在我正发愁如何取景时,一群牛排着队向我们走来,我毫不犹豫将它们收入画面,也算给这照片添了一些生气。

乘坐景交来到月亮湾。月亮湾被夹在东西两山之间,河道随山势迂回,恰似一弯初升的新月。湾中一对形似脚印的小岛,当地人称之为“草鞋”,据传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留下来的,也有说是嫦娥奔月时留下的一对光脚印。我们到这里的时候,光线已经很强,勉强拍一张纪念一下。月亮湾在这个季节相对单调,除了绿色还是绿色。

继续徒步。由于靠近河边的栈道被水淹了,我们只能从靠近公路的栈道行进。卧龙湾,因河湾中心恰好有一座小岛酷似一条远古的霸王龙静卧水中而得名。一路看来,三湾之中还是最爱鸭泽湖-神仙湾一段,这绝对是不可以错过的风景,也应该花更多时间停留的地方。自卧龙湾乘景交至贾登峪,换乘前往禾木的景交,沿途都是美景。因为都是车上拍的,有些照片颜色有些奇怪,大家将就看吧。

大约2小时,我们抵达素有“中国第一村”美称的禾木村,图瓦人的聚集地。

图瓦人是一个渐渐被人们遗忘的民族,在中国大约有人,并不在56民族之列,他们常住木屋,说蒙古语、哈萨克语,信仰藏传佛教。喀纳斯图瓦人的来历颇为神秘,图瓦人之谜也正是喀纳斯众多迷事之一。有学者认为,图瓦人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逐渐繁衍至今。而喀纳斯村中年长者说,他们的祖先是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与现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民族。

已是14点多钟,在住地用午餐。

烈日当头不宜外出,在房间里小睡一会儿。大约17点的样子,在领队的带领下,我们前往观景山坡。整个禾木村的建筑都是木头建成的房子。禾木村的木屋是把木头两端挖槽后,相互嵌扣,一根根向上垒建而成,没有一根钉子,屋顶普遍采用人字形坡屋顶。这样的屋顶不会积水和积雪,也可以起到为屋子保温的作用。人字形屋顶下的三角区是漏空的,通风透气,常用于储物。此外,他们每家的门一律朝东开,据说是跟信仰有关。

穿过村子的时候,发现这里的图瓦人也都就地做起了生意,大多木屋都已变成了民宿、驿站,也有饭馆、小超市。在路边还看到了中国邮*的服务车。

路遇在林间休憩的牛群。白额牛,这是禾木一带特有的。

村子里有一条河,叫做禾木河,由东向西南奔流。

登上小山坡,便能俯览整个村庄。

山坡上是一大片草甸,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有些山顶还留着积雪。看着不远,可是真要走过去还是相当遥远。俗话说,望山跑死马,到了新疆就有了真切的体会。回转目光俯览禾木村,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云的影子投射在绿色的草甸和村庄上,古朴的山村景致,真是美呆了。

20点之后的禾木依然很明亮,留恋美景的我们并肩而坐,等待着夕阳西下时能有美丽的晚霞。虽说最后并没等到我们想要的景象,但能够多看一会儿这样的景色也是满心欢喜。下山,走进村子,看到团友在一家院子里用餐,于是也走进去,点了拌面和羊肉串,味道咸了,但羊肉是新鲜的。看,老板正从一只当天杀掉的小羊身上割肉呢。(看着有点残忍,但这就是大自然,生物链啊)

第一次去观景山坡只不过是一次踩点而已,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在第二天清晨再次登坡看晨雾。禾木晨雾是早有耳闻的,据说秋天才是最佳,但既然来了就不能错过。早早地,5点30不到就从暖暖的被窝里钻出来。早晨的山村是寒冷的,看窗玻璃上的水气便知室外多冷。(当时看了一下室内温度大概是8~9℃,后来出门后看温度只有3~4℃)我们匆忙穿好衣服,背上相机,带上手电出门。一路几乎小跑穿过村子,总共用了30分钟爬到了山坡上,正巧赶上了绝美的晨雾和朝霞。虽然已是气喘吁吁,但当看到眼前的景象,就觉得多早起床、饿着肚子跑得多喘都是值得的。晨雾漂浮在村庄的上方,与炊烟交织在一起,整个村子在初升太阳的照射之下,仿佛人间仙境。瞧!这样的美景就连狗狗都忍不住驻足观赏啦~

也就十分钟左右的样子,太阳已完全升起。收拾好摄影器材准备下山,就在迈步的一瞬间,我不舍地回头,下面的这一幕猛然跃入眼帘,美得令我猝不及防,立刻举起相机将这梦幻般的画面收藏!

来到山坡下,路过禾木河畔的白桦林,阳光给了这片林子迷人的色彩。拍一张继续匆匆赶回住地。时间不早,没早起的团友们一定也都已起床,准备早餐后出发了。

至此,禾木的大戏谢幕了。用过早餐,我们一路乘坐景交离开,回到贾登峪,而后换乘回我们自己的大巴,继续前往下一个目的地——乌尔禾魔*城。途中在布尔津县用午餐,还吃了新疆甜甜的大西瓜。

饭后继续开跋,早上起得太早,在车上补觉,等我醒来,恰好路过一片草原,是蒙古族的居住地,一处夏季牧场。蒙古族与哈萨克族都是游牧民族,但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他们喜欢云朵图案(哈萨克族喜欢菱形图案)。当然,下面照片中白色的就不是毡房了,那是蒙古包。这时,我们已经离开了阿勒泰地区,进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州。

来新疆之前,一直无法想象沿途的设施会怎样,来了之后发现北疆的服务区大多还是不错的,而且很大,加上人少,所以服务区上厕所基本是不会排队的。大约4个小时车程,我们抵达乌尔禾。乌尔禾隶属克拉玛依,盛产石油,因此随处可见的是磕头机,也就是采石油的抽油机。由于这里的石油是位于地下浅表层的,因此机器都比较小型。下图是老公在魔*城景区内远摄而得,下面一排都是磕头机。

到酒店放下行李,轻装前往魔*城。这边白天的气温还挺高的。它不同于喀纳斯和五彩滩,喀纳斯水多且地处山间,天气多变,时雨时晴,6月白天的气温保持在25℃以下;五彩滩因地处额尔齐斯河畔,白天温度也能保持在25℃左右;而乌尔禾(克拉玛依地区)这边缺水,加上日照充足,白天气温可达30℃。

魔*城很大,如果徒步没有半天是肯定不够的,气温这么高还是乘坐景区里面的小火车比较节省体力。小火车上有讲解,沿途会在两三个景点停靠。

同样是雅丹地貌,但之前的五彩滩地形是由流水侵蚀切割与风蚀作用共同形成,而魔*城则是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坐在小火车上拍摄了一些,下车也拍摄了一些,都需要从一个特定角度观看并带上想象力才能看出点什么。看看各位能联想到什么呢?

到了最后一站“七剑下天山”的拍摄地,兜兜转转,终于在附近找到一处制高点,开始等待夕阳。光线是越来越柔和了,景观的线条也逐渐立体起来,不再像刚进入时那样袒露在骄阳之下一片惨白。老天不是特别帮忙,西边的云层厚厚的,没能看到落日和晚霞。

预计没希望看到落日了,我们也准备打道回府,再等下去,天黑了,这里的风吹过可是会有吓人的声音哟~回到乌尔禾晚餐。随便走进一家水饺店,点了煎水饺和水饺,又点了一瓶红色的乌苏啤酒,与绿色乌苏相比,度数略高了一点点。选择吃水饺,是因为不想再吃拌面啦!南方人啊,伤不起~

这三天的行程还是让我相当满足的,只觉时间跑得太快,好想就此留在喀纳斯发呆呀。喀纳斯和禾木确实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听说真的有一个北京姑娘在去了禾木之后就和当地的一个回族小伙子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嫁在了禾木,幸福地生活在那个神仙般的村庄里了。很是羡慕那些生活过得随性自在的人们,哪里风景如画、哪里适合居住就选择在哪里生活。

以后若有机会,我还要再去看一看秋天的喀纳斯和禾木,并且期待下一次可以看到云海佛光、喀纳斯湖怪。这一天起得不算早,7点30用早餐,吃了一个茶叶蛋、一碗牛肉面,当然是只有两片薄如纸片的牛肉的那种牛肉面,哈哈。

酒店门外,停着央视航拍摄制组的车,看来也是被新疆的美勾来的。嗯!好好自己拍,别再淘宝上去买未经授权的影像素材了,呵~8点出发,这又将是一个长途跋涉的白天。沿路的戈壁上,建起了一栋栋新居,戈壁滩正在发生着改变。近14点,高速路边停车吃饭,各种清真、回民餐馆,为了快,继续拌面。

15点30,看到了五台古驿的标志,位于三台的赛里木湖就不远啦~越靠近赛里木湖,景色就越发美丽。草甸上开着各种小花儿,蓝的、紫的、白的、粉的……配上远处的雪山和蓝天白云,真是美极!好心的司机师傅停下车,让我们与美景近距离接触。

继续行驶,17点的样子,我们远远地看到了一片广阔的蓝色湖水,那便是赛里木湖了。赛里木湖蒙古语意为“山脊梁上的湖”,哈萨克语意为“祝愿、祝福”,汉语则称其为“三台海子”。

赛里木湖水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湖周山地坡面径流,湖水支出主要为湖面蒸发及少量渗漏。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后来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养殖,现在的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赛里木湖是内陆湖,因水中含少量的盐,属微咸湖。在湖的东面,潜水量大,那一带基本都是淡水,牛羊可以饮用。由于赛里木湖不是活水,保护她的环境就更显重要。为减少污染,近年已按计划将景区建筑全部搬迁,做到游玩与吃住分离。

美誉诸多的赛里木湖,也是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最后眷顾的地方,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她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冷水湖,环湖公路全长90公里,约1个半小时车程。我们此次就进行了环湖游。环湖游的期间,时晴时雨,所幸我们每每下车观景时,天气就云开日出,透出蓝天来。不过随着一步步的深入,风变得大起来,气温也愈发低了。从一开始只要穿一件防晒衣,直到最后把抓绒衣和冲锋衣都套上,温度的变化还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湖边有一处点将台,据说当年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大军就从这里穿过果子沟征服整个中亚。点将台上有一个很大的敖包。什么是敖包呢?它是在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用石头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路神和祈祷丰收、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据说围着它转三圈会带来好运,于是我们也手牵手虔诚地转了三圈。

吹着山风,从点将台俯览赛里木湖,着实令人心旷神怡。夏季是赛里木湖最美的季节。湖畔广阔的草甸上草茂花繁,湖中群山环绕、天水相映,远处的雪山白云层层叠叠……瞧!一对新人在湖边拍摄婚纱照呢。风很大,气温低,新娘依偎在爱人的怀里,此情此景让风中的我内心暖暖的,偷偷拍一张,把美好的画面定格。

天空一半晴一半阴,鹰在低空盘旋。

云被风刮得快速移动,偶有阳光洒下来,为画面增添一些暖色。最终云层还是越来越厚,日落终究是看不到了。

不再等待,我们转向晚上的住宿地——果子沟山谷的毡房。途中下车远观了“新疆第一桥”的赛果高速公路果子沟大桥,这是新疆第一条贯穿天山并实现桥梁隧道相连的高速公路,也是中国最大的钢桁梁公路斜拉桥。在大山之间的这座桥确实漂亮,想象当初修建也该是相当不易吧。

到达毡房驻地已是22点之后,外面开始下起了雨。

女生比较多,分在一个大毡房中。毡房有落地玻璃窗,若不是天气不好,应该还可以看看风景,而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也难免有风钻进来。男生就几个人,分在一个小毡房,显然窗户也是小了好多。

毡房的住宿条件自然是艰苦一些。厕所是一个两个坑的公用厕所,所有人洗漱只有一个设在户外的冷水龙头(因为实在太冷,我勉强刷了牙,脸都没洗,哈哈),但充电、取暖都还算好,被褥加上睡袋也够暖和(有了睡袋也可以卫生一些)。基地有餐厅,不过天色已晚,我们没点餐,只吃了些自己带的零食。第一次住这样的地方,十来个女人虽然年纪不同,但都显得比较兴奋,嬉闹了一番才躺下。因为下雨,这一晚原想拍摄星空的计划就破灭了。不过老公说他半夜走出毡房时雨停了,天上有好多星星。在毡房的一夜,我居然睡得还蛮踏实,5点被闹钟叫醒,虽然眼皮感觉重重的,但还是非常迅速地摸黑起床了,因为我要去看我心心念念的赛里木湖日出!同行的团友们也都蛮守时,虽然也不情愿离开被窝,但都准时收拾好行装。一行人在半梦半醒之间摸黑出发。来到湖畔,差不多6点30,东方的天边只有一点点微亮。大约7点,天边越来越亮,周边的云渐渐被还未跳出的朝阳映红。7点刚过,太阳忽地从湖边的远山和云层中一跃而出,顿时光芒四射,草甸亮了,露珠闪闪的,湖面也出现了一道金光,天更加蓝,云变红了,周围的一切散发出生命的气息。

与此同时,我们身后的毡房被映成粉色的云雾环绕,也是好美,手机记录一下~看罢日出,我们再度启程,前往伊犁。一路经过被云雾缭绕的果子沟,仿佛行进在仙人谷之中,飘飘欲仙。据说果子沟在4月野苹果树开花的时候最美,而每年2次的牧民转场也是相当壮观的风景。千百年来,每到春秋时节,果子沟崎岖的山路上便会出现一群群转场的牛羊。自赛果高速公路建成占用牧道后,为保证每年牧民的转场,果子沟路段每年在春秋转场季节都会给牛羊们“特殊照顾”,高速公路“变身”转场牧道,这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

快8点30的时候,我们在清水河附近用了早餐,一碗汤饭,其实就面片汤。

由于近年来薰衣草产业冷清,农民种植薰衣草的热情也不高了,沿途虽然还能看到薰衣草田,但从规模来看都已不如人意。不过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倒也不少,想来花开时节也是一道风景。途径伊宁市,伊宁是左宗棠收复伊犁的地方,古代西域的*治中心,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中国西部边陲。这里居住着众多的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乌兹别克族、俄罗斯族等37个民族。据说,清*府为固定边界曾特别将维族和原居东北的锡伯族迁居至此屯垦戍边,主要考虑农耕民族居有定所,更为适合防守卡伦(清代的哨所)。

我们在伊宁用午餐,时间是几天来最早的,只有11点30。进入当地一家星级农家乐,菜色还不错,院子里有葡萄架和果树,可惜还没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在老板的许可下,大家摘了一些杏子。

午饭后来一个艾斯米尔冰激凌,其实就是维族当地人做的手工冰激凌,5元一个,味道一般,吃个新奇罢了。因为我第一个买了,后边跟进一串,也算对维吾尔族老婆婆的支持吧,哈~

对了,在伊宁有一条汉人街,但“汉人街上无汉人”是当地一怪,原因嘛有着各种传说,有兴趣的可以上网搜索。13点,继续赶路,前往当晚的住宿地——八卦城,特克斯。看到这个亭子就是快要到达目的地了。特克斯县自古以“乌孙属地”载入史册,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建筑正规、规模最大的八卦城,年被载入吉尼斯记录。据说,八卦城的原始雏形源于道教全真七子之一、龙门派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故而道教文化曾在这里盛行一时。由于地处天山降水丰沛区,气候温寒,所以在特克斯用不上空调。瞧,山坡上的大字,八卦城。抵达特克斯的酒店才不到16点30,可以说今天的行程相对轻松,终于可以做一个好好的调整了,并且我们将在特克斯住2晚。酒店大堂颇有维族特色的椅子。

县城的正中央是一个圆形建筑,那是特克斯博物馆,也正是八卦城的阴阳鱼的位置。县城共有八条主街道,均以博物馆为中心依次放射出去。在酒店休整了三四个小时之后,来到当地美食街觅食。这里的常住人口以哈萨克族为主,食物也不外乎牛羊肉、清真食品,当然也会有少量的汉餐厅,但汉餐的口味就不要去奢望了。一路看过去,一路选择。

终于选定了这一家。

这一餐,我们和美食街上偶遇的领队、地陪、司机师傅以及另一位团友大哥一起搭伙,最后领队弟弟抢先结账,搞得我们怪不好意思。不过选择的这一家的味道还不错。椒麻鸡、烤羊排、羊肉串,都是特色。男人们喝乌苏啤酒,女人们则点了图中的那款饮料(也是当地特有的,至少在江苏是没有见过)。

吃饱喝足,大家分头去逛。好不容易在一个地方住两天,我们终于买了我们第一个比较大只的水果——哈密瓜。

各色水果玲琅满目,当然这还不是水果最繁盛的季节。

哈密瓜很甜,也很便宜。这里的东西都是论公斤的,听起来“一斤多少元”貌似与内地一样,但实际都是一公斤的价格,所以基本都是便宜一半吧。

在这里,所有人行道边上都有这样的沟渠,这在我们的城市是见不到的,我好奇地拍下来。这是什么用途呢?排水?灌溉?两天的行程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此前去过的喀纳斯,喀纳斯与禾木是那种带有仙气的美,说喀纳斯是神仙居所、禾木是神的后花园绝不过分;而赛里木湖则以她那一汪清澈的幽蓝诠释了“纯净”的最高境界,而这份纯净足以撩拨每一位到访者的心弦。在特克斯休整了一晚,满血复活!7点30用餐,8点出发。今天的行程依然轻松,目的地是距离特克斯县城不远的喀拉峻草原。

路上看到远处还有白色的雾气,不自觉又用手机拍了一张,8点多的阳光已经蛮刺眼。

来新疆之前,喀拉峻“人体草原”的美名就如雷贯耳。在夕阳西下时,连绵起伏、沟壑纵横的草原地貌在明暗光影下会出现貌似人体曲线的画面,看过网上的美图,确实漂亮。不过想要看到“人体曲线”,不仅需要去阔克苏大峡谷,还必须在那里时有恰到好处的光线配合。我们的行程中没有这一段,留些遗憾,以后再来。

不到9点,我们就到了喀拉峻景区的大门。喀拉峻草原位于海拔~米之间,是一个高山草甸草场。“喀拉峻”是哈萨克语,从字面上理解,“喀拉峻大草原”可译为苍苍莽莽的草原。

我们此行游览的范围是东西喀拉峻。景交将我们送到第一站——鲜花台。因为不去人体草原,作为酷爱摄影的我们内心还是忍不住遗憾,于是总希望能从眼前的风景中寻觅到哪怕一点点优美的曲线。但是即便曲线优美,都无法与“人体草原”媲美。

遗憾无处不在,因为已是六月下旬,许多草甸上的花都没有了。鲜花台,已经没有鲜花,能看到的只有绿绿的草甸、笔直的云杉和远处的雪山,加上新鲜的空气,也还算迷人。在这里深呼吸,心情便会大好。草原上的孩子,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才不过4岁的哈萨克男孩已能熟练地策马奔腾,陪着爸爸出来做供游客骑马的生意。见孩子可爱,游客忍不住送他各种好吃的,瞧,啃苹果呢~在我们登上鲜花台的路上,遇到了一位背着一个大竹筐的老人,当时不晓得他做什么的,后来才知他是背着他的鹰供游客合影的。

听老人说,一只鹰在他那里一般养3年左右就会放生,而后重新驯养。

来到猎鹰台,被眼前的泥泞之路吓到了,但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在美景召唤之下,我们一步一滑地前进。当然,也可以选择骑马,这条路显然也就是被马踩踏成这样子的。在这里,我们终于见到了大片的花,但还是没见到集中一片一种颜色的那种,我觉得那种才会更加壮观。

走到尽头是库尔代森林峡谷。之前去过乌兰布统大草原,见识过丘陵式的草原,改变了我对大草原平坦而一望无际的想象,而到了新疆才知道草原上还可以出现峡谷这样的地貌。这片绵延在西天山之下的山地草原,南有沟深谷险,北为平缓草坡,形成一个天然高台,被称为“空中草原”也算名副其实。前两个景点位于西喀拉峻,接下来的“乌孙夏都”位于东喀拉峻,是喀拉峻景区内的主要接待点,这里有很多毡房,是牧民聚集地。辽阔的草场上,蓝天白云之下,牛羊成群,炊烟袅袅,充满了生活气息。

喀拉峻草原是当年乌孙王迎娶细君、解忧公主的地方。据说,乌孙人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前期由甘肃西迁,占据了特克斯河流域的天然大草原,生息繁衍长达五百多年,一度成为两千年前西域举足轻重的第一大国。乌孙人建有“冬都”、“夏都”两座都城,“冬都”即“赤谷城”在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的伊塞克湖东南,“夏都”就是特克斯河流域的“汗草原”,史称“乌孙国”。乌孙人是今天哈萨克族的主要族源,“乌孙”在哈萨克语中意为“聚合聚集”。

我们步入一片毡房聚集区,在最里面遇到了这样一家人,老老少少在阳光下其乐融融。同行的大姐们见到可爱的孩子忍不住过去逗趣,孩子们则很快乐地跳起舞来,她们身后的老奶奶笑得比阳光还要灿烂。幸福于他们而言是如此简单。大姐们也加入她们,一起舞蹈。那个稍小一些的小姑娘甜甜的,很是可爱。舞蹈结束,大姐们纷纷把小零食送给她,而她的第一个举动竟是奔向老奶奶去分享,也毫不犹豫分给她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摄新疆在路上,最美新疆昆明康辉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