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晋隆安三年(公元年),东晋僧人法显曾在《佛国记》中描述经过葱岭地带的景象:“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唯视日以准东西,人骨以标行路”。葱岭,也就是现在帕米尔高原地区,由法显的描述便可看出这一区域的环境之恶劣。但是有一个中亚国家,其领土却通过帕米尔高原,穿过了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与我国接壤。
我国与14个邻国接壤,其中有广为人知的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地域同样较为广袤的大国,也有不丹、尼泊尔等位于东亚的小国家。但是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也没有想到:中国的接壤国家之一,还有远在中亚的阿富汗。在没有看地图之前,肯定会有人对此存疑,因为阿富汗远在中亚地区,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两国隔在阿富汗和我国之间,这个接壤是如何接上的呢?
▲阿富汗首都喀布尔
01
只能说,阿富汗的“手”挺长,字面意义上的。在地图上可以看得到,在阿富汗和我国之间有一条狭长的通道,在地图上看起来还真挺像一只手,这只“手”的北面是塔吉克斯坦,南面是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这只“手”的东西两头,就是阿富汗和中国。所以正是因为这只伸的很长的“手”,我国才能与阿富汗接壤,使得远在中亚的阿富汗也成为我国的邻国之一。
而这只“手”的名字叫做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上,全长多公里。因为瓦罕走廊地貌多为高原山地,气候恶劣,居住在此并不舒适,所以人烟稀少。其实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际线相对都比较规则,一般形状这样特殊的接壤地区,其形成都有着历史原因,瓦罕走廊也不例外。
▲阿富汗地图
02
在历史上,瓦罕走廊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早在汉唐时期,当时掌控中原地带的帝国王朝的势力就已经扩张到了此处。唐代高僧玄奘前往古印度的时候,就曾经路过此地。在清朝末年之前,这一地带都是属于我国的,然而当时腐败无能的晚清*府面对西方列强已是焦头烂额,对于这遥远的西域地带根本就无暇他顾。
19世纪末,沙皇俄国悍然出兵侵占了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之后仍然不满足,继续对我国的西北地区下手。当时清廷派左宗棠领兵出征,但也仅仅只收复了伊犁。其余包括瓦罕走廊在内的帕米尔高原上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俄英两国侵占。
▲瓦罕走廊风景
彼时英俄两国为了争夺中亚地区的势力范围,本来就冲突不断。众所周知,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当时的印度还没有分成印度和巴基斯坦,所以现在的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其实都是在英国的势力范围以内。
沙俄通过当时的满清朝廷将势力扩张到这个地步,势必会引来英国人的反弹。所以当时英国和沙俄在这一区域冲突不断,英国的优势是已经殖民统治印度多年,在此区域的实力不容小觑,而沙俄的优势是这里比较靠近沙俄本土,拥有地理优势,所以英国和沙俄双方的冲突各有胜负。
▲沙俄军队画像
03
《战国策·秦策二》中有言:“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但是英国和沙俄当时并不愿意在此拼尽全力以致两败俱伤,于是两国在协商之后明确划分了两国的势力范围,而瓦罕走廊就正好是两国势力范围之间的“隔离带”,分给了阿富汗。当时正处于甲午战争前夕的清廷对此事提出了抗议和交涉,然而也就仅此而已了。
塔利班目前控制着阿富汗的大部分国土,但瓦罕走廊一直由北方联盟控制,远离战火。再加上此地气候恶劣,实在不适宜人类生存,所以居住在瓦罕走廊的少数原住民并未遭受太多的战火侵袭。前几年美国曾和我国交涉,希望可以开放瓦罕走廊,以打击恐怖主义。但由于这涉及到各种*治问题,特别是人道主义和边境安宁,所以我国并未同意。
▲瓦罕走廊原住民
结语
到年,居住于瓦罕走廊的塔吉克人大约有人,这里气候恶劣,耕地稀少,基本只能靠天吃饭。居住在这里的居民虽然远离阿富汗战火,但是他们所面临的贫困、*品以及恐怖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
参考资料:
《瓦罕走廊的地理概述、相关历史和居民经济》
《佛国记》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