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探秘中国史书中消失的粟特人和他们最终归宿 [复制链接]

1#

粟特人原是地处中亚地区的古老民族,主要居住于帕米尔高原(中国古称葱岭)以西的包括今乌兹别克斯坦全境和哈萨克斯坦西南部(中亚锡尔河、阿姆河流域、泽拉夫尚河流域),中国古称河中地区。

粟特人主要信仰的是“祆(xiān)教”(即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因受各个历史时期及特殊体制环境中,所信仰的佛教、摩尼教、景教也成为粟特人的显著特征。

中亚粟特人

AD3世纪开始,粟特人为谋求商业利益而参与在到丝绸之路的贸易中,并由此在丝绸之路沿线定居,后通过拓展商业网络、控制中转贸易等方法垄断丝绸之路的贸易,使其成为中古时代中欧贸易、文化的中转桥梁,同时也将粟特文化艺术风格融入到了中原文化艺术。

唐代粟特人武官像

粟特人在中国的迁徙

后在中国南北朝时期(AD年~AD年)先后建立康国、安国、曹国、石国、米国、何国、火寻、戊国、史国等被称为“昭武九姓”的城邦。因善于经商而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并在丝绸之路宁夏段的今固原海原县留下诸多生活遗迹。

围屏石榻

上图为北周大象元年(公元年)同州萨保安伽墓中围屏石榻。

入华粟特人在包容万象的唐代,通过归附、入人质、使节、技艺等方式与汉民族融合后积极参与*治社会生活,同时在学习中原文化及受儒家之忠君思想的主流强化意识而得到当时统治阶层的认可,后以家族门第、军功、文人科举的途径成为军事、*府等各个机构的官员、随员,并建功立业;著名的有甘肃省武威境内的安氏家族先后有安兴贵、安修仁为武德功臣,安元寿、李抱真、李抱玉等出将任相而位高权重。族群起初分布于今甘肃西北部内蒙西部(古代雍州、凉州的河西走廊)、长安、洛阳、河北(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的北部)、朔方(宁夏、内蒙古部分地区),后逐渐迁徙至江淮及江南地区。

李贤夫妇墓中出土的波斯鎏金银瓶-左李贤夫妇墓中出土的波斯鎏金银瓶-右李贤夫妇墓中出土的波斯鎏金银瓶展开图李贤墓出土萨珊风格的玻璃碗

在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时期因有少部分具有经济积累的豪强氏族、将领的粟特人暗中支持,可更多的粟特族人还是站在唐代中央王朝的一边并参与中央*权的平叛战争中。但即使是这样,多数不明就里的中原汉人却认为是由接纳的外来人所招致的灾难,从而导致中原汉人排斥胡人的社会风潮。因而促使粟特人以更改姓氏掩盖胡人特征而直接汉化。

AD7世纪因夏侯协助唐王朝平叛被吐蕃所控制的丝绸之路中段、东段有功以此做大做强,而成立回鹘汗国并与粟特商人一起在丝绸之路上创造黄金时代。

吐蕃占领时期敦煌粟特人改信佛教被汉化

后全面参与回鹘汗国的经济*治与文化生活,而与回鹘人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与追随为命运共同体。因为先后在回鹘汗国、安西回鹘国相继被瓦解后仍追随成立甘州回鹘、西州回鹘*权,或是重返回鹘故地依附于黠戛斯民族(活动于今叶尼塞河上游、萨彦岭以北、安加拉河以南地区);同时沙州官府也于于敦煌县专门特设从化乡来管理以粟特人占多数的内附少数民族部落;先后与汉人通商、通婚等会多种形式被逐渐汉化。

AD9世纪中叶、AD11世纪中叶回鹘汗国、甘州回鹘人、西州回鹘人中已被“回鹘化”的粟特人有的又被间接汉化,或是融入维吾尔族成为民族共同体。

定居在宁夏的粟特人

那么,定居在今宁夏境内的这支粟特族人他们的迁徙及消亡的轨迹又是怎样的呢?这就只能依靠20世纪80年代位于固原南郊乡的南塬隋唐墓地史姓家族墓考古发现来一一进行揭示。

在发掘处的隋唐时期的9座墓葬中由6座为中亚粟特族人史姓家族墓,分别为史射勿、史索岩、史道洛、史诃耽、史铁棒、史道德之墓,这也正是此前说的较早改姓的“昭武九姓”之一。同时,6座史姓家族墓分属于两个家族,史射勿为史诃耽之父;史诃耽为史铁棒之叔父,而史索岩、史道洛、史道德为另一家族。

隋代史射勿墓

年7月~11月对史射勿墓位于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西北约米处的隋代史射勿墓行发掘。根据墓志铭,墓主人为大隋正义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史射勿,平凉平高县人,祖先为粟特人中贵族首领。

隋代史射勿墓持刀武士图

唐代史索岩夫妇墓

年于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北约米对史索岩夫妇墓进行发掘。根据墓志铭,墓主人为当朝唐故平凉郡都尉骠骑将军史索岩,生于AD年,灵武建康人,为家族长者;自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天和元年(AD年)起随军东讨北征并多次受封;隋代大业五年(AD年)66岁时病故于家中,葬于平凉郡咸阳乡贤良里(今墓葬所在地)。

唐代史索岩夫妇墓朱雀图

史道洛夫妇墓

年~年由中日联合考古队对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隋代史射勿墓东北米的史道洛墓进行发掘。根据墓志铭,墓主人为大唐左亲卫史道洛,唐显庆三年(AD年)与其妻康氏合葬。其因出土的玻璃器含铅高达70%以上属于高铅玻璃器皿。

唐代史道洛墓镇墓武士俑人面镇墓兽(史道洛墓出土)兽面镇墓兽(史道洛墓出土)

史诃耽夫妇墓

年于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的史诃耽夫妇墓进行发掘。根据墓志铭,墓主人为唐代虢州刺史,官至游击将军;据史载史诃耽曾职任中书省翻译;史诃耽夫人为“昭武九姓”康国人康氏,甘州张掖人,康氏死后,史诃耽又再娶汉族张氏女为妻。

史铁棒墓

年于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对史铁棒墓进行发掘。根据墓志铭,墓主人是史射勿之孙、史诃耽之侄史铁棒,曾给皇帝当过侍卫,后为朝廷养马,并成为负责管理马*的大唐司驭寺右十七监。虽然统牧级别不详,但史铁棒所担之职在唐代为“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因此不可小觑。

史道德墓

年10月于固原县南郊乡王涝坝村的史道德墓进行发掘。墓主人为唐代由东宫左勋卫官至兰池正监的负责管理马*的官员。据考究后认为,按照辈分应为史索岩曾祖;其与史索岩之妻安娘府第同在一个里坊,由此说明粟特族人史姓后裔仍沿袭聚族而居的习惯。

不知当大家阅读完后,有何感想、感受,小编非常欢迎并乐意接受大家的批评与指正,如有不严谨之处或有罕为人知的趣闻还望广大读者告知小编,并给予更多的探讨评论与大家分享,谢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