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是几级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x4i2zos.html记者
董云龙
出关,入关,修车……从霍尔果斯口岸出发后,到了9月15日晚上8点钟(北京时间为22时),“绿色能源丝路万里行”汽车拉力活动三国联合车队才抵达当日的目的地——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城市阿拉木图。
阿拉木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城市,东邻中国新疆、南邻吉尔吉斯斯坦,是一座历史名城。年举世瞩目的《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解体,之后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首都,直至年迁都中北部城市阿斯塔纳。
虽然下午在哈方组织的欢迎仪式上吃过了美味的甜点,但经过多公里的“追日”奔波后,队员们大多已是饥肠辘辘了。到达酒店后,连行李都来不及放下,就赶忙去了餐厅。
伴随三国联合车队一路西行的,还有来自中国的伊犁河。伊犁河是中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的河流,全长公里,在中国境内流程公里后,从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河口流出,最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名湖巴尔喀什湖。阿拉木图北临巴尔喀什湖,在哈萨克语意为“苹果城”。
16日是拉力活动的第十三天,哈方组织了“绿色经济带上的汽车工业:壁垒与前景”圆桌论坛。会场门口,摆放着两大盘红苹果,热情好客的哈萨克人用本地特产来招待朋友。
5年前的9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在哈萨克斯坦诞生。如今,“一带一路”正在为哈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在中国期间,哈方车队成员对沿途的LNG工厂和加气站充满兴趣,每到一处,都会边调研、边提问、边记录,认真了解每一个环节。
哈方队员在新疆新捷独山子加气站参观。王晓丽摄
“年轻人,你真了不起!”当得知哈密LNG工厂厂长杨延君只有35岁时,52岁的哈方车队队长塔尔加特显得很惊讶,问他在哪所学校上的大学,读的是什么专业。
这是塔尔加特第一次来到中国,从东到西十多天的穿越之旅,让他感触良多。“果子沟大桥实在是太壮观了,伟大的设计!”作为哈萨克斯坦油气工业的亲历者,他深知人才和科技的重要性。苏联解体后,原来在哈萨克斯坦的大批苏联专家撤走,哈国人才一度流失严重。如今,想要发展交通领域的绿色能源,人才也是关键因素。
51岁的哈方随行翻译曼苏尔曾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到过中国很多地方。“四五年前的西安和乌鲁木齐,空气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嘛,现在好了很多,总能看见蓝天白云。”他也认为,空气质量的改善,是与清洁燃料的利用分不开的。“我们也想跟你们一样,在公路边建起加气站,修上漂亮的服务区。”曼苏尔说。
由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LNG、CNG站网络发展不足,对天然气燃料的需求较低。也有哈国受访者告诉记者,目前在哈萨克斯坦,成品油占车用燃料市场主导地位,要不要大力发展车用天然气,还有着观念上的分歧,“公众对LNG、CNG也缺乏应有的信任。”同时,发展天然气燃料也需要政策方面更多的支持。
另一方面,虽然在哈萨克斯坦国内汽柴油价格相对便宜,但目前的油品标准和排放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哈方将圆桌论坛的主题确定为“绿色经济带上的汽车工业:壁垒与前景”,意味不言而喻。
在去年以“未来能源”为主题的阿斯塔纳专项世博会上,哈萨克斯坦能源企业协会主席顾问阿尔曼·努尔拉诺维奇·萨迪莫夫,对中国馆展示的新能源领域大量新理论、新技术印象深刻,“我们了解到,在LNG领域,中国已有数百个工厂,但哈萨克斯坦最近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在煤制天然气领域有许多突破,作为煤炭大国,我们也希望探讨合作的可能。”
昆仑能源有限公司规划计划部总经理、“中国—欧洲国际交通走廊”天然气发动机燃料汽车拉力活动办公室主任李树海在圆桌论坛上演讲
在哈国段行程中,由于沿途缺少LNG加气站,由加注车提供燃料。
在哈国段行程中,由于沿途缺少LNG加气站,由加注车提供燃料。图为拉力活动进入哈国段后编入车队的俄气公司LNG加注车
驼铃声声早已淡出历史,但丝路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脚步从未停歇,如同千百年来伊犁河的流水。昆仑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表示,中国石油愿与各方加深在清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在交通领域的合作,携手构建中、俄、哈三方之间天然气设备及汽车使用的政策法规技术桥梁,共同规划好中欧国际交通走廊的天然气加注站布局,为实现中欧国际交通走廊绿色物流贡献力量。
9月17日,三国联合车队从阿拉木图出发前,车队成员与后勤保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责任编辑
马莹莹
实习平台编辑
朱晓倩